-
开明艺苑
访玉海楼后记
此生读了十几年的书又教了三十几年的书,自然与书结下不解之缘。每访朋友必探书房,一则猎奇,二则了解主人所好,一即使初次见面,一扫书架目录,对人已了解一二了。过去读鲁迅日记,往往惊详于每月日记后长长的购书单,不禁艳美先生生活宽裕、精神富足。看毛主席会见贵宾电影,我留意的是主屌身后线装书盈架的书厨,一直想从中发现几本马列主义书籍,但镜头几经转换角度,我还是失望。
孙始让先生为晚清朴学大师,其人品文章曾使章太炎、梁启超、康有为、鲁迅、郭沫若折服,我心向往之。今年值孙先生创办的温州中学百年校庆,民进温中支部于五一节期间专访玉海楼,以遂平生景仰之心。
玉海楼有前中后三庭,二进五间书楼,俱为二楼重檐木结构,有雨麻回,油漆已剥落,水质直露。书楼三面环水,有高防火墙与西首百晋匐斋相隔。台门额嵌清李文田手书石刻“玉海楼书蒙”,字迹幕薪,橄联为郭沫若手书“玉
成桃李,海波源”,字迹奇岩。人台门即是赵朴初联:
疏周礼研契文闲话墨经续二千年之绝学:
搜篇罗新籍藏书玉海照今后世似明灯。
孙先生一生学术成就及藏书规模读此联即可想见。
楼中曾藏书九万册、版刻四干余片、晋砖百余方、藏书富甲浙南。
想象当年楼主八次赴考失意,遂绝意仕途,醉心学术,百晋匋斋中平列数桌,每桌同时平铺典薪,依次研习,数十年间成书三十五部,真是学界豪杰。
环境清幽,是读书人神仙境界,古人云:“坐拥书城,虽南面王不易也,”此语玉海楼可当之。
据资料介绍书楼中藏书自1947年至1974年数次捐赠国家图书馆,至今“当日玉海楼藏书,可以说是全部捐献归公了(据“玉海一楼”),惜载玉海楼!玉海楼成于1888年,败于1974年。末满百年而衰败至此,不能不使人痛借。
宁波天一图成于明靖年间,至今近四百年,其中蒙书至今保存完好。那年读黑余秋《风天图》,途经宁波时便独自一人直奔天一阁。书楼静穆庄重。楼门重锁,更添几分书海的深遮与感仪。我自知风夫俗子,只有观瞻楼宇的份,绝无登楼翻阅典籍的命,如此也就知足了。与天一图相比,原来的玉海楼虽藏书稍逊,但楼生却完全可以以学术成就傲之。现在玉海楼可调人去楼空。两相比较,使人深思。
据说近年来,早年流失民间的部分书籍多少已收购回来(据“玉海一楼")。但绝大部分善本珍木孤本仍散失在温州至北京的各图书馆中。玉海楼现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这些书籍理应归还故里。玉海楼修了,孙始让故居修了,百晋甸斋修了,甚至开辟了玉海广场,但没有藏书,玉海楼就没有灵魂。
在玉海楼祥,使人感概、一种凄楚的感低,是一种刚刚读婴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后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