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身建设
忆马骅与温州民进
温州的民主党派组织中,民进组织属于比较后起的党派组织,上面也没有拨给资金,只能靠自己想办法积累资金,作为会费使用。办学的话也没有场地,所以只能先从办函授班开始,从我们家腾出一个地方来用。潘立禹几个人负责编教材,我和沙黎影几个人负责教学。函授办了一年多,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就开始另觅新址,筹划办校。为了办民进的学校,马老四处奔走。他带头发动会员捐资,130位会员积极响应,筹资4万元;又通过爱国华侨余毅夫发动台胞吴昌涛先生捐资40万建设教学楼。学校的创办凝聚了马老很多的心血。
马老威望高,自然而然吸引了一批人加入民进。而且他也有意识地去吸收一批优秀人才入会,包括很多书画家。他非常重视和爱惜人才,十分关心会员的发展。蔡心谷当时在温四中教书,字写得很好,但并不出名。1982年,马老出山不久,就动员他入了会。后来他被选为温州第一届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后来蔡心谷又发展了学生汪廷汉。还有陈铁生,当时他以刻印为生,人们叫他“刻字先生”,在社会上没什么声望。但是他通晓文史,工于诗词,很有才华。马老慧眼识人,也邀请他入了会,并向浙江省文史馆推荐他。还有马亦钊,是我马家同族的侄孙,也动员他入了会。后来他也被选为温州第一届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马老就像是轿夫,把会员们一个个抬轿子抬起来。于会员而言,抬轿子与提携是同义语。但他自己觉得,是这些人自身就很有才华,有功底,他只不过是在背后帮了一把。提携他人是马老的一贯作风,而且帮人帮到底,一点不含糊。因而会员们对马老也很是亲热的,一口一声“马老”地叫,叶坪、沈克成以及其他的不少学生都把他视作父亲。
马老经常带这些书画家到永嘉及乐清等地,与农民开展联谊活动,为农民群众、乡镇企业作诗写字,为乡镇新建的一些建筑物题词,给当地群众作各种类型的文学和历史专题讲座,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比较典型的一次是到永嘉巽宅镇送文化下乡。大家送书画、送对联,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和好评,称他们是大爱者,有心把文化送到穷乡僻壤来。当时其他的党派都还没有搞这样的社会服务活动。这项活动坚持了三四年的时间。马老还带领这些书画家去会员所在的学校挥毫献艺。
1996年广场路小学百年校庆的时候,马老和一群老会员欣然应邀前去参加庆祝活动,个个戴上红领巾,好像返老还童,场面很是有趣。
马老不再担任主委以后,会里有什么要事难事,也会找他商量,或是请他出面解决一些问题。马老掌旗多年,任劳任怨,他一心扑在民进的事业上,家里的事情却极少过问。
马老就是这样一个热心肠的人。在马老的领导下,民进界的政协委员异常活跃,潘立禹、叶坪、沈克成、马亦钊、汪廷汉等一批人敢于进直言,提出很多优秀的提案,为民进参政议政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马老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他加入民进的时候已经60多岁了,身体也不是特别好,但他表示,既然接下了民进的事情,就要做好。他发动自己的学生、老朋友、老同事加入民进,一时间会员发展得比较快。而且这些会员都十分优秀,是社会的精英。
顾灵聪(马骅先生的儿媳)
在民进还是筹委会的时候,他会去各个学校里了解情况,发展教师会员。马老和阿静(钱淑静)等一批教师的关系都很密切,是忘年交。过年过节大家会聚一聚吃顿饭,去阿静家就吃过几次。马老不仅去我工作的学校,还去四营巷小学、五幼等学校,宣传介绍民进的会史,吸收教学骨干入会。
创办民进学校的时候,马老年事已高,所以不再担任校长,让金江老师担任,负责基建和学校日常工作。为了办学,需要建新的教学楼。但是一个大问题摆在眼前,资金从何而来?马老多次去找爱国华侨余毅夫谈及此事,讲述困难。于是余毅夫把台胞吴昌涛先生介绍给马老。马老和吴昌涛先生沟通后,吴昌涛先生说,自己的钱分开捐给广场路小学、少泳校等三四个学校,因此只能拿出一部分给民进。后来吴昌涛先生捐资40万,我们终于建起了温州民进高级职业中学吴昌涛教学楼。民进学校每一次的开学典礼、结业典礼或会餐等,马老都坚持去参加,也不管自己身体好不好。
他对会员都很关心,他们有什么事情找他,他都当作自己的事情一样看待。民进会员、书法家蔡心谷从温四中退休,一直没有自己的住房,条件比较艰苦。马老为了蔡老师的事情,放下面子,去房管所等部门反映情况,终于为他争取到了一套经济适用房。民进会员、温大的叶常青老师身体不好,马老也去看望她,鼓励她,叶老师对马老的关心很是感激。会员所在单位有什么活动,马老都会尽力去参加。
马老的心中有大爱,他爱家人朋友、爱会员、爱他的学生……他在百里坊住了几十年,和整条街的街坊邻里都处得很好,赢得大家的称赞,是大家的“马阿公”。他历经温州民进的创建,见证了温州民进的成长,关爱着温州民进的每一个会员。
(整理:周建春、林芳芳)
马骅先生年表
1916年——5月18日,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百里坊的马宅。
1922年——先后入读中府前小学、第一高等小学和省立十中附小。
1928年——入教会学校艺文中学读初中,后因学校停办转考省立十中。
1930年——入读省立十中初中部。
1932年——春,在《十中学生》上发表第一首诗作《春尽花残》。
1934年——入读温州中学高中部。参与“野火读书会”,编辑《野火壁报》。
1935年——在温州中学发动学生爱国救亡运动,被选为学生自治会学术股长,任学生刊物《明天》编辑。
1936年——因领导温州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遭政府通缉,流亡上海。
1937年——7月,在上海民光中学毕业。8月,组织“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 组织“海燕诗歌社”,编辑诗歌期刊《暴风雨诗刊》。
1939年 ——2月,出版诗集《叛乱的法西斯》。10月,《暴风雨诗刊》第一辑《海燕》出版。编辑月刊《战时商人》。
1940年 ——初春,在瑞安韩田一所小学工作。8月1日,与林绵结婚。
1941年 ——在苏北盐城教师学习班工作。在县立盐城中学教书并任训育主任。4月,创作抒情长诗《渡运河》。
1943年 ——1月,由于叛徒出卖被捕。春,经亲友营救出狱。赴丽水编辑《浙江日报》副刊《江风》和《文艺新村》。
1944年—— 随《浙江日报》迁龙泉,兼任资料室主任。
1945年 ——10月,随《浙江日报》迁杭州。
1946年 ——在杭州失业。曾去南京《益世报》晚刊工作一个多月。
1947年—— 在杭州创作重要系列散文诗《叶丽雅》和《黎纳蒙》。
1948年 ——在温州工业职业学校任国文教员兼训导主任。5月,诗集《渡运河》由上海星群出版公司出版。11月,散文诗集《生命树》由上海海天出版社出版。
1949年 ——1月,文艺传记集《陨落的星辰》由上海人间书屋出版。5月,担任《浙南日报》副刊《新民主》主编。参与创建温州市新华书店。
1951年 ——被选为温州市文联首任主席,并任温州中学副校长。
1954年 ——调往浙江师范学院(后合并入杭州大学)中文系任教。
1966年—— “文革”中被作为“漏网胡风分子”遭受迫害。
1976年 ——暑期,从杭州大学退休回温州。
1977年—— 受聘温州教师进修学院教中国现代文学与写作,编写教材《写作基础知识讲话》,在此教书前后达7年。
1981年 ——3月,重新恢复写作,第一篇作品为散文诗《幻觉》。
1982年 ——7月,参加民进浙江省二届三次委员(扩大)会议,正式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
1983年 ——3月,民进温州市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当选民进温州市筹委会主任委员。11月,散文诗集《大爱者的祝福》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1984年—— 6月,散文诗集《梦的摇篮》由花城出版社出版。10月,推举为民进浙江省第三届委员会顾问。
1985年—— 4月,当选民进温州市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6年 ——4月,中共温州市委发文(市委发[1986]41号)《关于同意给马骅同志恢复党籍的批复》。6月,与胡今虚共同辑存《鲁迅逝世五十周年纪念》。
1988年 ——7月,推举为民进浙江省第四届委员会顾问。
1990年 ——7月,当选民进温州市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2年 ——8月,推举为民进浙江省第五届委员会顾问。
1995年 ——9月,诗集《风雨三月》由南方印务有限公司印行。10月,散文诗集《生命的歌没有年纪》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6年 ——11月,推举为民进温州市第三届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1997年 ——5月,推举为民进浙江省第六届委员会顾问。
1999年 ——浙江省作家协会授予其“浙江当代作家50杰”称号。
2001年 ——12月,推举为民进温州市第四届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2002年 ——浙江省文联授予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老文艺家”称号。
2005年 ——荣获温州市第六届文学艺术创作特别贡献奖。
2011年——6月15日,年迈辞世,享年95岁。
来源:《开明之华—浙江民进前辈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