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政议政
如何构筑良好生态,推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他们这么建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浙江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要主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重构走向,在服务业开放、数字化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先行先试。
浙江作为数字经济的先行省,已提出要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而温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自201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跨境电商综试区以来,已逐步构建“一区一核多园”的发展格局,数字贸易发展已经成为外贸“加速器”。
航拍中国(温州)跨境电商综试区保税物流中心。 赵用 王建平 摄
我市数字贸易基础较好,自2019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跨境电商综试区以来,我市出台一系列发展跨境电商产业的扶持政策,加速形成集产业园区、结算物流、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生态圈,逐步构建“一区一核多园”发展格局,成为区域外贸发展的“加速器”。
三是海外仓独具特色。为进一步支撑跨境电商发展,海外仓建设呈现好势头。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2年年底,温州市有海外仓企业22家,经营海外仓已达62个,数量增长17个。首创性提出“公共海外华侨仓”概念,引导华侨华商积极参与全市海外仓建设。
宏观上,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在尽量稳住美欧市场的同时,要深度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RCEP等市场。稳定的经贸关系是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保障,而这些区域将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
一是引导外贸企业开拓新市场。要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引导企业深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区域市场。适应外贸变化趋势,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新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正成为中国外贸的新热土,积极适应该区域的外贸环境。二是做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继续发挥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等国内展会招商引资作用的同时,积极支持企业出国开拓市场。要鼓励企业主动“走出去”到这些新兴市场区域参加展会,加大参展补贴力度。三是开展海外布局与投资。要变“中国制造”为“东道国制造”,有效避开贸易壁垒。应争取与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合作区建设协议,并对国内企业加强引导;要做好“一带一路”沿线产业园区的整体规划,在空间分布和行业分布上做好宏观把握,与“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相嵌合。
中观上,为企业夯实要素支撑。在跨境电商综试区背景下,政府、产业、机构等要加强联动,构建良好数字贸易生态环境。一是进一步夯实人才基础。建议通过政、校、企三方的联动,进一步推进并做实我市跨境电商学院建设,打造数字贸易人才培养高地与“蓄水池”。二是大力引入优质服务商。借鉴义乌、杭州、深圳等地做法,大力引进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Google独立站等优质服务商(分部)落户温州,为引进企业提供相应鼓励扶持政策。三是着力打造物流网络。完善物流配套设施,提升口岸发展能级,深化政府、口岸、货代、企业、船公司五方合作机制,大力招引头部物流、货代企业,打造与跨境电商发展相适应的公海铁空立体式物流通道。充分挖掘公共海外仓存量,支持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RCEP成员国等重要国家与地区建立公共海外仓。
微观上,鼓励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出台政策鼓励企业产品创新,帮助企业发掘新市场机会和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加与国外买家的“黏性”。一是提升出口产品的附加值。由于近年来的国际贸易摩擦,很多产品和企业受到冲击,但是也有一些产品和企业反而逆势上涨。其共同点是在技术和品牌等高附加值环节占据优势。要注重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包括发展自有品牌,形成消费市场黏性,提高议价能力,提升企业利润。二是提供适合“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在消费品方面,根据对若干外贸企业的调查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喜欢物美价廉的商品。在机器设备方面,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是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的主要工业制品。三是充分用好政策红利。通过行业协会等途径,及时观测及把握已出台政策的运行效果,使政策红利能实实在在地赋能我市企业。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走访与宣讲,由重点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及时了解政策,进一步使政策真正落地。
林俐,民进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民进温州市委会副主委、市政协常委,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温州大学跨境电商学院院长、“一带一路”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一流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负责人,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等荣誉。
黄剑,民进会员,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经济学博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温州市数字经济研究院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温州大学商学院瓯江特聘教授、温州大学“一带一路”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
孙寅,温州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