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身建设
新世纪,“民进”该更好地履行 “参政党“的职能
“民主促进会”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参政党”。政党不同于一般文化、学术团体或行业组织,它是搞政治的,考虑的是“安邦治国平天下”问题,要参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有关“安、治、平”的政治活动,否则,就不成为什么“参政党”。人类进入新世纪,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在政治上将有更高的要求,“民主促进会”作为民主党派,就有一个如何更好地履行或发挥“参政党”的职能以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的问题。本文拟就此谈些粗浅的意见。
一、前提在于加强学习以提高“民进”的整体政治素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执政几十年的老党、大党都先后衰亡了。究其因,无非都是长期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惯于吃老本而不思开拓进取,终于跟不上时代步伐而为时代所淘汰。
老本终是有限的,任何政党,不管他历史上对人民有多大贡献,早年直接受益于他的老一代虽对他感恩不尽,但要想三五代以后的人们仍对他感恩戴德则是不可能的。所有的政党,只有不断的为人民立新功,才会为人民所拥护。民主党派也是一样。在五十多年前,民主党派和共产党站在一起,为推翻反动政权而立下不朽功勋。但这些老本是不能永远吃下去的。民主党派,包括“民进”在新世纪中要立新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立新功,要有新的资本。当今世界,瞬息万变,早年被奉为金科玉律的条条框框,不少。都被打破了。一二十年前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市场经济”不也是批判对象吗?上世纪50年代,孟德尔的遗传基因之说,不是被认定为资产阶级的“伪科学”吗?
现在呢?其正确性已为实践证明。总之,人类认识不断向前,“民进”作为政治团体,更不能裹足不前。这样,就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提高民进的整体素质,建立新功勋,获得新资本,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为了加强学习以提高“民进”的整体素质,“民进”应由上而下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学习制度。共产党有各级党校,用以培养党的干部。 “民进”也应有专门培养干部的学校,要从上到下建立定期的学习会、研究会,制定严格的学习制度。 “民进”还应把《民主》等各级刊物办好,要定期向会员发放学习资料。
“民进”要注意通过学习培养自己的政治家、理论家。老一辈的民主党派领导层中,确有一批学识非凡、德高望重的人士。
他们能高瞻远瞩,在国共两党激烈斗争之际,能审时度势、明辨是非,站到共产党也即站到人民这一边来,他们是一批头脑清醒的政治家。进入新世纪,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有水平高于老一辈的人才。但万丈高楼,靠的是坚实的基础。一个政党,要想有一个高水平、高素质的领导层,就要先努力打好坚实的基础,而关键在于全党派加强学习。
总之,加强学习,提高“民进”的整体素质,是“民进”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前提。
二、参政不是少数领导的事,要让全体成员树立参政意识。
“民进”要想能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职能,该让全体成员树立政党意识和参政议政意识。
谈到参政议政,一般会员常会说:这是领导层和进入“人大”、“政协”者的事,我们的任务是在本单位干好本职工作,“安邦治国平天下,自有周公孔圣人”,这不关我们的事。
是的,所有“民进”会员,都该在本单位更出色的干好本职工作。但既然参加了民主党派,即使是一般成员,你的生活中也多了一项职责:你要关心政治,要参于政治。问题是,你该怎么做呢?
首先每个“民进”成员都有责任协助共产党和政府宣传党的国家的方针政策。例如,近年和邪教“法轮功”的斗争,是我国政治领域的一件大事,作为“民进”成员,你就有责任主动利用各种机会,向你周围能接触到的人揭露“法轮功”的阴谋和罪恶。
类似的事是人人可做的,这样做就是参了政。
其次,“民进”成员都是知识分子,会写文章。会写文章的人有更多的参政议政机会。例如,你可以向“民进”的各级领导及“人大”、“政协”成员写出对某问题的看法、建议,让他们在适当的时机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也可以在报刊杂志发表对国家大事的某些见解、建议、批评,以引起有关领导的注意。能这样,即使你本人不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你也是已参与了政治活动,为“民进”履行“参政党”的职能尽了一分力。
为了发动“民进”全体成员共同履行“参政党”的职能,“民进”中央及各级组织可设立专用信箱,专门接受来自基层的属于“参政议政”性质的信件,然后或汇总为某项建议、提案,在“人大”或“政协”中提出,或汇编为类似“新华社”内参或“情况反映”的材料,供各级党组织及政府有关领导参考。当然,在加强自下而上的情况反映的同时,也要让基层成员更多地“知情”。民进的中央及各级委员会应及时向基层成员通报:一年中曾向执政的共产党中央或各级领导提过多少有意义的建议、提案或反映过什么有价值的清况;来自某地某人的某些建议,己如何反映到某部门……如能这样,则将大大地调动全体“民进”成员的参政议政积极性,而整个“民进”组织,也必将更好履行了自己“参政党”的职能。
三、参政党,要既关心小事,更关心大事,既重务实又须务虚。
国家、社会的事,千头万绪。 “参政党”的各级的地方组织很该关心有些似属小事、易被执政党和政府忽略的事。这些事往往是最实际的,例如,某名人故居得不到保护,某新建居民小区缺乏幼儿园或公厕之类。关心各类和人民生活直接有关的小事,才能让自己扎根于群众之中。
但从更好地发挥或履行“参政党”职能来说,作为政党,民主党派包括“民进”的中央及省市领导层,更要关注有关大政方针的大事,要在大事上为执政的共产党及政府多多出智出力,献计献策。
我们国家建设正处于热火朝天、万马齐奔之际。在这种情况下,该冷静思考而值得关注的事也较多,这里且举一、二例。
我年来,我国出现机构精简一次,膨胀一次,再精简,再膨胀的不良清况,官员愈来愈多。 “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严格控制机构膨胀,坚决裁减冗员”很及时。
机构膨胀的原因多多,但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国近年兴起了“地改市”之风。全国绝大部分的“专区”或“地区”都己改为“地级市”本来像浙江杭州、温州、宁波作市建制无疑是正确的。但所有“专区”都改为“地级市”则不符合《宪法》的规定。按《宪法》第三十条和中央及各级政府组织法规定:我国的行政机构主要分省(直辖市、自治区)、宴及乡镇三级,只在个别地区设立、管辖几个县或镇的“自治州”或较大的“市”(地级市)现在的情况是,省和县之间普遍出现了“地级市”它包括“四大班子”机构及官员众多C而且县以下又实际上出现了“镇管乡”的情况,原来不属政权机构的“村”有些地方实际也变为一级政权了。以上情况,就使我国的机构大增,官员大增。这无疑是关系到国家根本的大事。
如此大事,正是我们民主党派值得加以关注的问题。 《宪法》者,国家根本之大法也,事关《宪法》遗憾的是二,似乎未有人在参政议政中议及普遍设“地级市”是否符合《宪法》的问题。
又如,不少地方对贫穷山区采取的“脱贫”的方针是“迁居平原”让山农到城郊踏踏三轮车、 、做做小生意之类,放弃了山区的开发,这是上策吗?民主党派在参政中有否关注过此大事?
同时,为了更好地履行“参政党”的职能,我们“民进”又要注意这一点,就是既注意干实事,即所谓“务实”;又要不忘多作宏观上和理论上的研究,从理论高度上提出一些有关“安邦治国平天下”的策略性见解,供执政当局参考。
多干实事,当然是必要的。搞些“教育扶贫”组织一些教师去落后山区传艺送经;搞“送医下乡’夕,急山区人,民之急,这些都是让我们民主党派能扎根于人民之中的措施,能扩大影响。但民主党派人力毕竟有限,一石投海,掀不起大浪。我们民主党派的优势在哪里?就在于头脑会思考,倘能在理论上或策略上提出一些新见解供执政党参考,有时会更大有益于人民。
马寅初先生有关人口方面的见解不是大有利于我国的建设吗?可惜是我们接受迟了一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不是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大有帮助吗?
其实,现阶段,值得从理论上先去探讨的问题是很多的。 “民进”倘能从上到下组织人员,多搞一些“安、治、平”的研究,提出一些新观点,这样或许会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功能。
以上,笔者就在新世纪中“民进”该如何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肤浅的看法,井蛙浅见、贻笑大方,仅供参考。
(吕作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