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身建设
民主党派新成员教育要讲“四性”
一、前瞻性:新成员教育的重大意义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和方式。发展多党合作事业需要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的通力合作。其关键是以江泽民强调的“四个坚持”深化各民主党派跨世纪的“政治交接” 。然而“西化”思想渗透、分裂祖国图谋、伪科学思想回潮等不断危害我们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使各民主党派面临着严峻考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各民主党派要致力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把握大局,高瞻远瞩,正视越来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重视新成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为它关系到组织能否健康发展和多党合作事业的成败。因此,各民主党派要从讲政治、讲稳定、讲发展的高度展望未来,观照新成员教育问题。这是各民主党派的历史责任和政治责任。民主党派不仅要完成各级组织跨世纪的“新老交替”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优化新成员的政治意识和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继续和发扬老一辈坚持中共领导、与中共团结合作、风雨同舟的优良传统,完成政治交接任务,昂首阔步迈向新世纪。
二、主体性:新成员教育的实施主体毛泽东在谈关于民主党派为什么要致力于理论建设时曾指出民主党派要建立“自己的主动性” , “而这种主动性是一个政党必不可少的”它极有利于今后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合作。有位要有为,有为才有位。民主党派只有树立主体意识,自尊自重自强反对“无为”倾向,强调主体功能,已有所作为,才能体现自身作为参政党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所以,新成员教育中必须强化党派自身的主体性。其一是要有政党意识-政党的权利意识、参政议政意识。其二是要有行为意识-政党的生存意识、自身教育意识。其三是要有服务意识-政党的人民意识、现代化建设意识。其四是要有自律意识-政党的法制意识、自我完善意识。其五是要有主动意识-政党的进取意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这样,各民主党派以自身的主体性主动开展新成员教育,必定可以优化党派的政治面貌、社会形象和参政党作用的发挥。达成“搞好政治交接、加强自身建设”的既定目标。
三、针对性:新成员教育的基本内涵新时期,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理论和实践得到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各民主党派吸收了大批新成员。虽然这些新成员积极进取,活力强,岗位业绩突出,但是,他们对各自党派的优良传统、多党合作的优越性、中国政党制度的现实合理性了解不多,认识不深;同时,政治阅历浅和政治锻炼缺乏等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所以,要实现“搞好政治交接,加强自身建设”目标,完成新成员教育任务,必须有针对地落实工作措施,力求实效。一要强调目标意识,如养成新成员的政党意识、传统继承意识、民主参与意识,贡献奉献意识等。二要明确教育内容。开展致力于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共同理想教育,开展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无神论、邓小平理论、会史会章和光荣传统及政党理论、江泽民强调的“四个坚持”原则的学习等。三要注意措施方法。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新成员教育与“三讲”教育、业务学习、骨干和后备力量培养结合起来;并要解放思想,创造教育载体,巩固教育阵地,将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有机统一起来;还要建立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如新成员教育检查制度,考评制度等。
四、实践性:新成员教育的实现方式邓小平说过,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也没有做过,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有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各民主党做好新成员的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实践出真知。
民主党派要解决新成员的教育问题,提高整体素质,实现政治交接,必须树立实践第一观点。即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注意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在实践中实施教育。一是政治学习实践。以制度规范新成员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专题式地认识和领会教育内容,进一步转变他们的意识和观念。二是深造培养实践。选送新成员参加骨干或后备力量学习培训,拓宽知识面,提高思想境界和工作能力。三是参政议政实践。通过组织参政议政课题调研或落实政治安排和实职推荐,接受政治实践教育,在锻炼中成长。四是参观考察实践。有计划地安排新成员外出联谊、参观学习、考察先进工作经验和方法,提高认识水平。五是会务实践。建立与设置会内岗位系列,选拔新成员落实会内职务安排和轮岗流动锻炼充分发挥新成员的作用,增强政党意识和行为能力。六是评比实践。结合党派发展中理论和实践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组织征文评比,比学习、赛思想,展示学习思考成果,结合岗位贡献开展会员的评优评先活动,鼓励先进,树立典型,影响一批,教育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