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进风采
杨晓燕做客浙报集团新媒体访谈:从城市书房到文化礼堂 思想盛宴如何暖心惠民?
发布时间:2019-02-18 来源: 温州民进网(中国民主促进会温州市委员会) 编辑:温州民进
2014年,温州第一家城市书房亮相,随后5年间,城市书房在温州街头遍地开花。目前,温州已建成开放72家城市书房,今年还将增建20处;已延伸建设46家百姓书屋,全市各个乡镇有望复制,打通温州“书香服务”最后一公里。城市有书房,乡村有客厅。目前,温州建成1176家农村文化礼堂,组建1729支乡村艺术团,数量可观。眼下,温州正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变“要我参加”成“我要参加”,温州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扩大边界,营造全市浓郁文化氛围。
城市书房越建越多,如何提高使用率?礼堂有了、艺术团也有了,如何提升乡村文化品质?市政协常委、民进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杨晓燕做客浙报集团新媒体访谈节目《“琳”听两会 叩问发展》,为思想盛宴如何暖心惠民建言献策。
省人大代表胡海荣(左二),市政协常委、民进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杨晓燕(右一)参与话题讨论
城市书房如何进一步提升品质?杨晓燕建议,要把文化系统的内循环变成整个社会的大循环,引入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力量办文化事业的格局。城市书房可以融合市教育局”云图书馆“海量的资源,为百姓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
如何让农村文艺之路走得更远?杨晓燕建议,做好”三力合一“的创新文章,解决好农村文化礼堂空置问题:一、吸引力,在硬件布置和活动设计等软件提供上增强对村民的吸引力。二、创造力,村民自身要有一股内生的力量,自上而下可以做一些文化输送,但是乡村自身必须要有民间艺术创作的力量。三、凝聚力,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要凝聚乡贤力量,回归参与到其中来。同时,面对乡村艺术团大张旗鼓的局面,各地应大力发扬当地特色文化艺术,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嫁接城市与乡村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创新文化供给方式,让乡村尽情绽放文艺之花。
民进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