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政议政
教育改革还是要进一步放权
从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数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的改革,提出的措施不能说不够详尽,我们却总有一种“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感觉,原因很简单:没有迎来 大家期待的变革。
首先一个变革是要简政放权。建议行政部门不再设直接隶属的大学和中小学,可以把高校划分为国立大学、省立大学、市立大学和民办大学几种。国立大学和中小学分别由各级政府举办、政府拨款,教育机构进行管理,社会和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建议政府可以通过投入购买公共产品服务方式支持民办学校,也可以通过托 管方式把公办学校交由民间管理,还要改变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过于具体琐碎的现状,尽快建立管理新体制。例如把过程管理的权力交给学校的自治 管理机构,让教师有更大的教学自主权。取消全国统一的文凭颁发制度, 由学校直接颁发文凭与学位证书,学 校作为办学主体对自己的办学质量负 责,接受社会和评估部门的监督。
其次是启动新一轮的高校体制 改革,推进学科建设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中国大学根本的问题是导向问题,所有学校都套用统一的考核指标是有问题的,建议对一部分大学进行转制的试验。现在“一刀切”地把一些大学转为职业技术类,学校很 苦恼,找不到下一步的方向。多元化办学也是欧美国家教育改革的趋势。这 些年,美国托管学校不断增 长,现在已经达到5000多 所,这些学校就是交给民间机构进行管理的,资金还是由政府继 续投入;英国从2011年起推行“自 治学校”,把办学经费交给有理想 有改革情怀的个人、企业和民间机 构。
此外,应积极探索吸引民间智 转和民,间资本流入教育领域的路径。现在,大量精英人才游离于 教育领域之外。比如作家、书画 家和其他一些社会精英,政府有 没有必要办那么多的书画院?能 不能让这些人到学校里去?能否 组织离退休的教师到中小学、或 到边远地区的学校去工作?民间 的智力资源和财富资本应该有进 入教育的管道。当政府把这些机 会给了民间,民间迸发出的创造 力和活力是我们难以估计的。
总之,教育改革总的指导思想 是还要进一步放权、进一步释放民 间能量。改革的关键在于大家想 做、愿做、全身心地投入去做,把 教育行政部门、校长和老师的积极 性调动起来,把全社会办教育的积 极性调动起来,让充分的资金和人 才涌流到教育中来。
(作者为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