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政议政
“公烛不展私信”与“ 一 担银元”
公与私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克己奉公者,代不乏人;损公肥私者亦生生不息。公固不可损,私亦不能废。公是公,私是私,公私各得其所,各守边界,不越雷池,就是和谐。对于掌握公共权力者,则有更严的规矩。“治天下,公而己”“ 尽 公 者 , 政 之 本 ” , “ 治 国 莫 先 于 公 ”“好公,则天下治;营私,则天下乱”,“政在 去 私 , 私 不 去 则 公 道 亡 ”宋代周紫芝《竹坡诗话》说,京兆李氏任博郡太守 , 夜 间 秉 烛 批 阅 公 文 , 发 现 其 中 夹 有 家 书 一 封 , 即 令 仆人 取 来 家 用 的 私 烛 , 吹 灭 公 烛 , 燃 私 烛 读 家 书 , 毕 , 命 秉烛如初。李氏的守则是:“公事公烛,家事私烛,公烛不可私用。”
或许有人说,几分钟读一封信,能费多少公烛?此论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李氏自有他的逻辑,那就是 前 人 说 过 的 “ 不 以 善 小 而 不 为 , 不 以 恶 小 而 为 之 。 ” 拿一分钱财,少一分威信;破一项规矩,留一个污点;谋-次私利,失一片民心。即所谓“干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之 ; 百 尺 之 室 , 以 突 隙 之 烟 焚 之 。 ”1938年,人民教育家陶行之在重庆凤凰山古圣寺创办育才学校,没向政府要一分钱,师生四出募捐,穿的是特制的有两个大口袋的上衣,分装公款和私款。天暮,想购车票回校,却发现私款已无分文,肌肠辘 辘,体力难支,还要赶十几里路,而他的另一只 口袋却装满了公款。陶行之分文不用,以疲惫之躯,返回学校。其高风亮节,可见一斑。
中 共 浙 江 省 委 第 一 任 书 记 刘 英 , 江 西人,青年时参加朱毛红军,入了党,曾任连队会计,当时,打土豪缴获了许多银元,长 途行军时要雇民夫挑银元随部队行进。 一次行 军途中,刘英发现挑夫不见了,肯定是担子重掉了队。 一担沉甸甸的银元,是部队的生活保障,他马 上返回,赶了好多路才找到挑夫,两人轮流挑银元。大 热天,啃干粮,喝泉水,经过七八个村庄,没买一点吃 的。部队到宿营地,发现刘英不见了,有人议论,他是 挑着银元溜号发财了。连指导员不信。果然,十几个小 时后,哨兵报告刘英和挑夫已经回来。这位共产党员,不但成功地经受了饥饿、疲劳、黑夜的磨砺,而且胜利 地经受了公与私的考验。
习近平同志指出:“公款姓公, 一分一厘都不能乱 花;公权为民, 一丝一毫都不能乱用。”
市场经济社 会,世界很精彩,处处有诱惑,修身、慎独、自律,不 为私欲所动,不为私情所困,不为私利所惑;有所行, 有所止,有所为,有所戒,是每个人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