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政议政
关于发展“互联网+教育”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提案
提案人:民进温州市委会 执笔人:杨晓燕
教育大计,是百年大计,是最大民生,关系 到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发展。党的十九大报 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 重视农村义务教育”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 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 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目前我市教 育“乡村弱”的现象还较为明显,乡村教育水平 还相对落后,整体来看城乡差距明显。教育城乡 差距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城镇学校拥有更优质的 教育资源,尤其是拥有更多优秀教师。所以,推 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关键问题在教育资源的; 均衡。
近期,民进温州市委会就城乡教育一体化发 展课题进行深入调研,发现存在以下两大问题:一 、乡村教师队伍较为薄弱。 一是乡村教师 整体水平依然偏低。考上编制的教师优先选择留 在城市发展,仅剩的本土乡村教师队伍,她们的 学历与资历相对较弱。据统计,目前全市在编教 职工68625人,其中乡村教师11227人,占比 16.4%。从学历上看,全市乡村教师本科及以上学 历7702人,占比68.6%(全市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 为82.2%),比例此整体低13.6个百分点,从职 称上看,全市乡村教师一级及以上职称6512人,占比58 . 0%(金市 一 级及以上职称比例为 65.5%),比例比整体低7.5个百分点。二是乡村 教师专业成长较慢。乡村幼儿教师接受培训普遍 为园级培训,市县组织的教师培训每学期两次。
虽然她们对继续教育愿望较为强烈,但由于条件 受限,使得他们在职称晋升和得到高层次培训的机会偏少,专业成长较慢。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给 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缺乏高质量 的专业引领使得乡村教师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不 能够很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二 、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一共2493 所,其中乡村学校(仅中心校,部分未列入) 365所,占14.6%;乡村学校多,分布散,乡村校 信息化硬件设施投入较少。我们调研组到瓯海区 泽雅镇周香小学、苍南县藻溪镇小学、平阳县凤 卧镇红军小学、龙湾区上庄小学、温州市临江小 学五所乡村校进行实地调研,发现乡村校信息化 投入很少,硬件建设极为薄弱,有的甚至连扩音 设备都没有,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城乡、学校之 间发展极不平衡,乡村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亟 待加强。
如何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解决编 制、提高待遇、职称评定政策适度倾斜等,这些 对策当然很好,但需要时间。我们认为,目前通 过教育信息化“互联网+教育”是最快捷、最有效 的,可以让乡村学校学生和老师充分享受优质师 资、优质课程,提升乡村教育水平,缩小城乡教 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面用真实案 例来证明,如大凉山地区西昌一中接入了成都七 中的直播课,几年下来,考上二本人数从之前的 10-20人变为50-60人。再如,云南禄劝第一中 学,参加成都七中的课程直播以前, 一年仅有 20多个学生考上一本,今年一本人数接近150人 。还有一个更惊人的数字,据视频直播公司提供的数据:16年来,7.2万名远端学生跟随成都七中走完了高中三年,其中88人考上了清华北大,大多数成功考取了本科。为此,建议:一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教育”全面铺开。市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2018年温州市教育局出台实施《温州市义务教育学校“城乡携手、同步课堂”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在洞头、乐清、文成、泰顺进行试点,收效不错。下一步,建议市教育在全市范围全面铺开,出台《温州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规范城乡中小学信息化标准设施配备及无线网络的全覆盖。
二是加大财政专项经费投入,配备硬件设施。乡村学校“同步课堂”的开设,需要互联网络的建设、补充硬件设备——终端播放设备电子屏幕等及师资培训。建议加大市县政府财政的专项经费投入力度,配备城乡学校信息化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争取三年内实现校校通网络、校校有设备。
三是利用现有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据了解,目前省市两级共拥有两大网络平台可无偿服务于城乡学校,市教育的“温州市中小学云图书馆”云平台,用市图书馆的个人借书卡号可登录使用;省教育厅的“之江汇教育广场”,用师训平台帐号可登录使用。利用“同步课堂”、“名师课堂”等远程教育模式,将优质教育资源推送到每个学校,实现教育资源城乡全覆盖,从而可以更好地推进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