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心系温州 参政议政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文化建设要落到实处
卢礼阳委员:温州在建设文化品牌方而做出不少努力。首先是建成了几座标志性的文化场馆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但目前的问题是通往这此场馆的公交班车短缺,给市民造成不便:其次,文化建设的硬件上去了,软件却眼不上来,部分干部以及市民对文化的认识还不够:建议在以经济指标考核领导干部的同时,建立文化政绩考核机制:再次文化建设既要讲数量又要讲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市民和后人的考验。目前我市文化作晶数量不少,但精品不多;文化人应改变浮躁心态,树立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
加大规划建设
叶育登委员:这几年我市车辆的发展快于道路建设,造成了市民出行难,行车难。我认为加大道路的规划和建设,是解决行车难的根本原因。同时还需要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疏导车流。比如在交通要道的学校门口建人行天桥以及在道路关健点打通卡口等。
利用外资拓展市场
蒋孟友委员:提高利用外资加快对民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国外市场拓展。同时把利用外资与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先进技术、改造企业和促进出口结合起来,不能在利用外资领域也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企业观念要超前
郑秀东委员:现在有一些现象:有的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只顾借牌经营,忽视自己创牌;只顾一时创牌,忽视发展提高的倾向。要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廉,人廉我变”的超前观念,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
义务教育机会平等
董伟光委员:上个世纪80年代,一些地方开始推出重点学校措施,这是导致日后择校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国家一直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至少在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孩子要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也就是说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应该存在重点学校。到了高中教育阶段后,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学校。
政府扶持民办教育
郑元明委员:择校费与教育公平是完全背离的。温州本地人的观念、政府有关政策是造成择校要交费的原因。国家与政府在进行教育经费投入时,应该更多地考虑贫困的地方、差的学校,同时在政策、机制上争取给民办教育一个宽松公平的环境,比如按学生人数适当给予补贴等。否则只会造成经费、资源分配不合理,形成恶性循环。
兼顾社会中先富群体与后福群体的利益
王崇焕代表:贫富差别是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但先富、后富只是时间上的先后间题。只有一部分先富起来,但先富起来的人要负起这一份社会责任,去引导,带动那些后富起来的人。政府要兼顾先富群体和后富群体的利益。
加快启动谢灵运公园
沈克成委员:上届政府曾经在会昌湖沿岸新桥地带规划了谢灵运公园、南戏城民俗馆等建设项目,这无疑是弘扬温州区域文化的大手笔,可惜由于资金欠缺等种种原因,该项工程至今未能启动。我们可以把东瓯历史文化城选址在这里。东瓯文化城的建设,对于政府而言,她不仅是个文化建设样板工程,而具还是建设文化大市的突破口。对于老百姓而言,不仅多了一个旅游、休闲的好去处,而且也多了一个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的窗口。因此这个集合温州历史文化精华的工程,对于温州来说,既是历史文明继往开来的承接点,也是追求攀升现代文明的新起点。
多方协调劳动关系
叶育登委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强化与完善机制的保障。要大力推进由政府、工会和企业主组成的“三方机制”来协调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双方平等协商关系的建立:二是积极探索集体谈判机制保证劳动双方公平契约的形成:三是完善矛盾争端解决机制,迅速化解矛盾冲突并有效降低维权成本:四是努力健全社会服务和紧急援助可见度,为广大企业员工提供身心与生活安全保障。
重视温州工艺美术
万升平委员:浙江是全国工艺美术重要产区,温州是我省的工艺美术重点强市人们称温州为“百工之乡”,充分说明温州市工艺美术的文化底蕴和实力。对保护、发展温州工艺美术几点建议:1、希望市政府出台《温州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把温州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纳入政府工作之中。2、抓住机遇在发展中保护传统工艺美术。3、建议市政府成立传统工艺美术办公室,负责开展我市传统工艺美术品种的调查、摸底,并予以认证。4、精确详细全面地编辑《温州工艺美术史》史册和对外宣传资料,政府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5、建立个有高品位的温州工艺美术馆(建议在墨池公园内规划安排),对世人开放。
加快完善社保体系
陈志谦委员: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构建和谐创业环境,应当成为“十一五”期间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为此,我们建议:1、规划先行。建议市政府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列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指标。2、宣传助推。3、执法保驾。4、制度护航。5、社会协力。
加强我市职业教育
复克栋委员:我市是民营企业发达地区,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企业需要大量各种具有专业技能的蓝领工人和高级技工。加强我市职业教育的建议:1、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领导和扶持力度。2、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人。:3、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多元的办学体制。4、引导城市与农村职业学校合作办学。5、加快改革教育模式,面向全社会开展技能培训。
招商引资中的冷思考
蒋孟友委员:“一号工程”实施以来,温州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更加增强了温州人的开放意识,促进了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引进了国内外名院天校、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但是,招商引资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对此,1、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2、以“百项关亿”工程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前期工作。3、优化产业投资结构,提高招商引资的产业层次。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叶育登委员:温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其是有着270万外来务工人员,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
因此,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更是任重道远。我们应该以“与时俱进”的眼光和“于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强化与完善机制建设: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不断发展。机制是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的,而且是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对于能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形成的机制,我们应当全力推进并实施到位:而对于妨碍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机制应该有勇气加以改进完善或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