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 人民政协为人民
- 下一篇 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专家解读改革十二条
-
自身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大转变
党的十六大告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这具体表现在以政5个重要转变上:
转变之一:由重祝社会发展的手段和方式到重视社会发展目的转变。发展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主题。促过去我国在发展问题上所关注的焦点,如社会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的协调、持续和稳定的发展等等,都重在强调发展的方式,方法和道路,觉的十穴大则明确地将发展的焦点放在发展的目的和方向上,将发展必频体现民意、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者前和未来在发展问题上最重要的问题来看待,将人民利作为体现和就帅改革,稳定和发展的结合点。这种对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发展目的的关注,真正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要求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转变之二:社会发展的内容由两个文明建设向三个文明建设的转变。过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未能将政治文明置于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未能使其成为它的基本内容和主体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的概念,并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地位的认识的重大进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艾的理论柜架和整体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喜。
转变之三:恩想路线的焦点由传统性向现代化的转实。邓小平同志提出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站合起来作为党的思想路战的内容,是基于当时传统的、过时的惠想观念束增了人们的思想意识,重阻碍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技行,在这种情况下,解放悬想、破除长期禁钢和来婷人们意识的思想观念就成为深化改革,做到实事求是的关健,而今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追切要求我们觉在思想路线的内容上实现新的发展,这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很的然地使觉的思想路线在时代的发展中实现了内酒的丰富,发展,从而成为在新时期更能适应世情、国情和民情的党的恩想路线。
转变之四:体制改革由重视政策性和重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转变。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以往以政策为主导的体制改羊的状况已经不足以适应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和要求,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在致治建设上“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既把应了当前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又是我国社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转变之五:社会分配上由重点关注一次分配向关注两次分配的转变。在分配方式上,以往是在坚持“按劳分配”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性,更多地强调让少数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分配和发展思路,这有一定的局限。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新的关于社会分配的理论和分配结构,强调耍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调整和规范国家、全企业和个人的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这一基本前提下,并提出和阐选了如何通过两次分配并重来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种两次分配并重的分配方略,是当前和今后我国社会促遗经济发展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最佳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