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政议政
“无赖假设”与参政党的权力监督
摘 要: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英国思想家休谟提出的“无赖假设”,揭示了权力监督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权力腐败未能有效遏制的今天,民主党派存在着腐败的潜在危险。要保持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必须建立内部监督制度与机制,并克服不必监督、不想监督、不能监督等思想障碍,使民主监督切实有效,发挥拒腐防变的作用。
一切公共权力,都有自我扩张的能力与趋势,进而导致权力的溢用和腐败,权力是一种资源,一个组织、一个人,掌握了一定的权力资源,就意味着对其他社会资源拥有一定的占有权和支配权,我国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设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使民主党派享有一部分公共权力。在权力腐败业已成为社会一大顽疾的背景下,为了推进国家的长治之安,也为了民主党派自身的清廉纯洁和健康发展,寻求和建立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势在必行。
一、“无赖假设”发人深省的理论借鉴
腐败的本质是“以权谋私"。对非权力者,虽然谋私不是政治学上的腐败问题,但贪欲仍是人性共同的弱点。为了社会的有序运作,必须构建必要的调节机制,如法律、制度、道德、宗教、舆论等。腐败者通常不会把自已的不规行为昭示于世,与其恶治于后,不如防范于前。于是,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对权力者可能的腐败,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把每个权力者都预设为有问题的人,即“无赖”,这就是著名的“无赖假设”。对“无赖者"的一举一动都必须有许多眼晴盯着,这就是监督,监督的对象是一切权力者,包括民主党派中的政界官员。“无赖假设”看似是对权力者的不恭,却不失为政治家、思想家的智慧。
最早以理论成果的方式提出“无赖假设"的是18世纪英国的自由主义思想家、哲学家大卫·休谟,他在探讨制度设计与功能时指出:“政治家们已经确定了这样一条准则,即在设计任何政府制度和确定几种宪法的制约和控制时,应把每个人都假定为无赖,并设想在他的全部行动中,除了谋求一已私利外,别无其他目的,”实际上,涉及“无赖假设"这种思维模式的,在休谟之前或之后,大有人在,他们在客观上都支持了休谟的假设。法国的孟德斯鸠断定:“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都要一直到有边界的地方才休止,”英国勋爵阿克顿进一步指出滥用权力的后果:“一切权力都使人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使人腐败。“普罗泰格拉进而从人类学的角度揭示出“无赖假设“的依据:“人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一种普通的动物,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但并非动物进化的终点。"恩格斯说得更明确:“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与人性的程度的差异。“思格斯的话也是对西方谚语“人,半是天使,半是魔鬼“的阐释。正是基于“权力不信任原则”,所以,西方国家以三权分立,多党制或两党制来防止权力滥用,实现权力平衡,把权力者“关在笼子里“行使职权。美国前总统布什对此有极深刻的体会,在一次演讲中,他直言不讳:“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把他们关起来?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布什把权力监督看作是人类千万年历史中最珍贵的成果,很发人深思。
“无赖假设"产生于西方尔虞我诈的商业文明的文化土壤,而中国社会却建立在温情脉脉的农耕文明的基础之上。我国古代虽然也有性恶的主张,但推论的结果是靠自我完善来消除恶,而性善说始终是主流意识,“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典型的“圣人假设”。到今天,强调的是干部大多数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不好的只是极少数,二者是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关系。西方媒体可以丑化总统,画成漫画,动不动举着游行抗议,在中国则必须把这种不安定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直到采取果断措施。不同的国情,产生不同的假设,也需要不同的“假设”,不同的“假设”,表明了不同的权力监督理念,孰优孰劣,还是归结到那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参政党的使命与权力监督
民主监督,通常主要指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监督,但本文讨论的是民主党派内部监督问题。上世纪40年代末,与民主联合政府成立同步,我国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政党制度,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解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时,也是指中国共产党“需要来自广大群众包括各民主党派和党外民主人士的批评监督”。那么,现在,我们特别关注和讨论民主党派的内部监督,是不是偏离大局、不合时宜呢?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其一,加强民主党派的内部监督是保持民主党派政治上清正廉洁的需要,当今,权力腐败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发展困境,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称:“政府的腐败每年都要使全世界损失大约6000亿元美金”,“每个国家都有一些人在行使其权力的时候,收取贿赂或“佣金”。"体制转型时期的中国。正处于腐败的高发期,腐败的案件越来越多,案值越来越大,形式越来越多样,手段越来越狡猾,渗透面越来越广泛。透明国际发布全球290多个国家2009年的清廉指数。最清廉为10分,最腐败为0分,中国得3.6分,属腐败比较严重的国家。“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在腐败蔓延未能有效遏制的大环境中,执政党和参政党都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有人认为,民主党派在权力系统只是参政议政的角色,不是实权者和决策者,清正廉洁不成问题。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改革开放以来,多党合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2008年,民主党派人士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有6人,任常委会委员的有49人,任省级人大副主任的有35人,任常委会委员的有479人,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有13人,任常委的有195人,任省市级政府行政副职的有29人,任地市级行政副职的有362人。还有2人任国务院正部级职务。民主党派作为政党,其职能固然与执政党有别,但其成员在政界任职时,并无执政与参政的明确界限,他们都是实际上的权力者,履行着实际的权力,都面临着腐败的风险。而且在现行体制下,参政党成员受到的监督比执政党更少,各级检察机关和中共的纪委没有监督民主党派官员的职能。
被称为"中国第一个非党高干腐败案的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省工商联会长潘广田特大腐败案,已为我们发出了危险信号。潘广田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受贿31次,累计157万元,还有非法所得200万元,判无期徒刑。他声称:“我是党外人士,检察机关反腐败反不着我。“他悔恨:“共产党把我选拔为高级领导干部,确实没有亏待我,是我做了对不起党的事,我的犯罪给民主党派抹了黑。“类似案件,已多次发生,案例表明,保持民主党派的清正廉洁,必须建立、健全、创新内部监督机制,并使监督切实具有科学性、针对性、超前性、有效性。
其二,加强民主党派的内部监督是巩固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的需要。中共领导,多党合作,中共执政,多党参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历史的选择。中共要巩固其执政党地位,保持其先进性,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民主党派要巩固参政党地位,保持其进步性,同样需要建立内部监督制度。只有执政党和参政党携手并肩,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多党合作制度的稳固和可持续发展。在党内监督问题上,执政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过沉痛的教训。多年来,尤其是开创历史新时期以来,中共党内腐败现象呈现不断蔓延的势头,一个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权力监督的乏力和缺位。以致有的贪官坦言:“官当到我这个位置,就没有人管得住了。“此话的意思并不在没有人可以管,而在于没有人能对他进行有效的监督。如牛栏关猫,形同虚设。中共的经验和教训,在精神实质上,同样适用于民主党派。直面现实,中共反复提醒全党要保持足够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把民主监督提到党务工作更重要的位置,防止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悲剧的重演。近年来,参政党官员的腐败现象已经发生,不能掉以轻心:应该看到,民主党派人士的腐败更加容易失去参政的资格。而参政党实际上失去参政的资格,多党合作便无从谈起。要想避免这种不该发生的后果,民主党派必须拿起民主监督这个利器。
其三,加强民主党派的内部监督,是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需要。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是民主党派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理由,当然也是民主党派树立自身形象、强化社会影响力的必由之路。然而,从现实看,民主党派履行职能上的形式主义倾向并非鲜见,一些具有民主党派身份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一年一度的”两会“上,真正传达民意,仗义执言,为民请命,勇担道义,名副其实地当中共的诤友、挚友的并不多。一本五六百页的《建言集》,真正有分量的建言很少,更多的发言、文字流于空话、套话、应景话、太平话。你好我好他也好,不伤老鼠不伤猫。有的代表、委员任职一年竟未能提供一件议案或提案。有舆论称民主党派是“政治花瓶”、“一种摆式”,不是完全没有根据。要消除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上的不作为、少作为现象,需要作多方面的努力,办法之一就是加强监督,迫使有关人员必须反问自己:我在参政议政中究竟做了什么?有什么效果?还应当明确这样一种观念:“政治参与系指各种‘以影响政府人事或决策为其目标’的行为,并不包含所调的‘仪式性的参与’或‘支持性的参与’或‘符号性的参与’。”
其四,加强民主党派的内部监督,是民主党派引领全体成员发展进步的需要。从历史看,民主党派成员都是社会精英,他们在政治上、品德上、专业上都有很高的素养,用“高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形容他们的人格、他们的骨气、他们的修养,是恰当的。民主党派与中共并肩奋斗,并接受了中共的领导,又忠心耿耿,不遗余力,为建立和建设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建功立业。正是由于他们的优良传统和光辉业绩,才能成为与中共同舟共济、肝胆相照的朋友。今天的民主党派沾了先辈的光,却没有做出先辈那样的贡献。“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民主党派不能置身事外,而应当珍惜机遇,勇往直前。一个党派,没有发展就没有生机,就不能进步。民主党派的发展,基础在每个成员,归宿也是每个成员,各级领导则是发展的领航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很难想象,一个不称职的领导能带出一个优秀的集体,只有把领导者置于民主监督之下,才能保持其清醒和自律,才能发挥其标杆效应,才能带领全体成员不断进步,现阶段,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政党间的民主监督,主要由领导层决策和操作,他们的水平、能力、谋略,代表着党派的形象,由于合乎规律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今天的民主党派成员与前辈们比较,长处与短处同时存在,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监督既是约束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策略。
三、在探索中建立并逐步完善监督机制
加强民主党派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政治生态环境中的内部监督,是一项新的课题,从党派中央到基层,都还处于初创阶段。据报道,以民革中央为先行,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暂行条例》即将相继出台,这是民主党派反贪反腐建设的重大突破。对国家来说,标志着廉政建设从一党反腐进入多党反腐的新阶段,在这项工程中,民主党派的有利条件是可以把中共的经验和教训作为宝贵的借鉴。同时也必须看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民主党派与中共相比,都有诸多不同的情况,中共党内腐败的多发频发,也说明在民主监督方面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所以,借鉴不能生搬硬套,而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第一,要开展一次全员参与的以“加强民主监督”为主题的学习活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中共关于退制权力腐败的一系列指示和方针、政策。明确民主监督的深远意义,深入学习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明确参政党的职能与使命。深入学习执政党民主监督的理论建树和实践经验,明确参政党加强民主监督的目标和措施。通过学习,消除不必监督、不想监督、不能监督、不敢监督等思想障碍,代之以需要监督、必须监督、能够监督、勇于监督等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积极的精神状态。学习活动必需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防止形式主义走过场。
第二,要初步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和机制。制度和机制是实践的必要保障。没有制度和机制,民主监督势必不能正常地持久地贯彻执行。制度和机制的空洞抽象,则势必流于形式,有名无实。提出的任务、目标、措施、办法应当符合本党派的实际,合乎“蓝球架高度”的原则,即经过努力可以实现。也可以提出当前、中期长期的目标,分阶段实施,建章立制应以调查研究为前提基础,充分体现程序民主和实践民主。
第三,加强民主监督要与发扬民主党派优良传统接轨。传统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民主党派本来是德高望重的知识人士的集合,他们胸襟坦荡,光明磊落,坚持真理,无私无畏,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修身,齐家,治国,平关下”为已任,被看作是社会的良心、民族的脊梁:国一多、黄炎培、马寅初等等,都是光辉的楷模。在今天的民主监督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仍是必须坚持的原则。因此,民主监督难免成为纸上谈兵。
第四,内部监督应与外部监督互相呼应,相辅相成。内部监督是主导力量,外部监督是推动力量,又对内部监督起再监督的作用:外部监督包括民主党派之间的监督、执政党对民主党派的监督、其他社会组织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警等等。从上而下的监督与从下面上的监督相协调,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照应,构成了党派权力监督的阳光系统,这个系统就是民主党派拒腐防变,保持其进步性的重要和必要的保障。
综上所述,权力不能没有监督,“监督所针对的,是公共权力。所有的离败,都与公共权力直接相关。政治家、思想家们提出的”无赖假设”为我们提示了权力监督的理论源头,这一假设无论对执政党的权力者还是参政党的权力者,固然是一种很不客气甚至有伤面子的比喻,但却形象地描述了权力运行的客观规律,是对权力者的预警,归根到底是对权力者廉洁从政的期望和爱护,鉴于民主党派的内部监督乏力的状态,强调这一预警,格外重要。
(此文获2010年度民进省委会统战理论征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