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政议政
珊溪库区移民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珊溪筑坝发电供水,泽披千秋万代。库区人民顾全大局、背井离乡迁出世世代代生息的故土,来到人生地不熟、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费用截然不同的平原地区。市县区移民办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支持帮助下,将三万五千多库区移民分别置在除洞头县外温州十个县市区,解决了居住问题,移民们对政府的关爱特别感谢。
但是,发展总是不平衡的。有的移民点虽建起房子,浇灌了水泥路,可是既没有土地,又没有职业,更没有资金,生活十分困难,有的移民点,移民享受不到当地村民待遇。由于移民整体素质偏低,加之移民们在心理上感到低人一等,有时会因芥末之利受损就会全村聚集发生斗殿。移民已经两三年了,因多种原因,绝大多数移民至今还没有领到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没有房产证作抵押贷不到银行的款项,没有了起动资金,自谋职业,自谋出路的移民改善生活推动了物质条件的支撑,我们天天在宣传,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就是要关心人民的疾苦,特别要关心移民这个特殊群体的疾苦,这应引起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如果处理不妥,这些移民点是最易诱发不安定的震源。
我们换位设想一下,如果为了国家需要,政府要我们在迁到上海郊区,补偿费加上家中的全部积蓄用于购买房子,然后叫你自谋出路,自谋职业,孩子读书要缴费,柴米油盐要花钱,我们的结局将会怎样呢?如果当地的领导只有同情而没有关爱和支持,我们还能象现在这样活下去吗?换位想一想,我们的领导和有关部门应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应感到妥善解决移民安置后期扶持工作的紧迫性。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市府要尽快编制和通过《珊溪库区移民后期安置扶持规划》。
库区移民迁到新居住点后,很多问题并非一、二十年即可解决,而是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新安江库区移民迁移至今已四十多年,还发生许多问题,有的还要重新迁回去。因此市府在制订规划时应将眼光放远些。《规划》不但尽快制订,而且要尽快通过;光通过还不行,部门还要切实贯彻落实。像市府温政发[2000]43号文件颁发已两年多,移民房所有权证还没有发放,有文件与没有文件一个样。
二、有关部门应抓紧发放移民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
使用权权证移民问题时间紧迫,如果按常规办事,移民要么居住水底、要么在露天日晒雨淋,很多居民点只能先建房后补手续,市府温政发[2000]43号文件指出:“移民安置点建设原先缓交配套费,尚未发放工程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划部门应予以补发,有关部门应筒化手续,特事特办。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除收取工本费外;免收其它费款。”时至今日,两年多时间过去了,移民们日盼夜望的房产证还没有发到手,望市府和有关部门给予落实。
三、要一步落实市府温政发[2000|43号《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库区移民安置政策
的通知》。
市府温政发[2000]43号文件是一个很好的文件,如果各有关部门都认真贯彻了,就可能不会出现或减少出现以上问题,也不要我们提案和发言了。文件从八个方面阐明了安置政策、如免交3年定购粮任务和村提留、乡统筹;补发房产证:解决移民生活用水、用电问题、广播通信配套建设、困难移民子女学费减免、优先办证办照和变更登记手续,比照下岗职工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贷款及最低利率计息等等问题。已经相当全面,我们建议市重申温政发[2000]43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并延长免交定购粮任务和村提留、乡统筹的年限。
四、抓紧落实空壳行政村的办公经费
在近五十个移民行政村中有三十多个没有集体经济、占百分六十多,村干部都是用自已的钱办大家的事,连电话费、车费都自已掏腰包,这是难以维继的,村两委干部误工补贴费、办公经费应当由当地政府负责,列入当地县、乡政府管理。等今后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再由村内解决。
五、移民办应明确自己的职责,提出近期的工作重点和工作内容
移民安置复杂而繁琐、政策性强,需要耐心细致地工作。绝大数移民办都得到移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但也有个别区的移民办工作人员缺乏耐心,表现出不甚友善,甚至情绪对立,长期跨在办公室不愿、不敢到移民点去,有的移民点对此意见很大。这种状况应加以改变,该撤换的就撤换。
移民办的长期工作重点在“移民”,近期重点应是“扶民”,后期是“富民”。因此各移民办应明确各自当前的职责,提出近期的工作重点和工作内容。建议市移民办组织各县市区移民办负责人到瓯海区移民办听取介绍,学习瓯海区移民办是如何为移民办实事,也看看居住在瓯海的库区移民是如何信任移民办的工作人员的,真正落实市委市府提出的“移得出,安得下,富得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