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政议政
要尽快把泰顺廊桥『申遗』提到议事日程中来
沈克成
温州正在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所谓历史文化名城,就看您这个的地方的历史积淀有多深,文遗产有多大。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现代化过程中,大批珍贵的古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被子无情地夺去了生命。这是无可挽回的损失,除了遗憾,还是遗憾。现在我们终于醒悟过来了,只可惜已稍晚了一步。正在陆续进入小康社会的温州人,正悟到个大道理:保护好一处历史文化遗产,可以起到树一种形象,引一批游客,进一笔资金,带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兴一座城市的作用。
我们温州的西部一泰顺,地处浙南屋脊,素有“九山半田半溪水”之称。这里山峦延绵,地势高暖,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曾是国家经济贫困县之一。但是,正因为泰顺境内山多,溪多,形成了逢村必有溪,有溪必建成桥的格局。于是,泰顺有了“天然古桥博物馆”这美誉。据调查,到1987年底,泰顺共有桥梁958座,其中至明时期遗下的古格有80座。从仕水碇步桥,到整梁拱桥到伸臂梁桥、石挑桥和石英钟染桥,简直可以形成一部完整的桥梁史。
在中国桥梁史中,北宋《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与河北赵县的安济桥、泉州万安桥、潮州长海阳县的广济桥并称中国西大古桥,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其他三座桥梁至今仍保存于世,而下水虹桥却只留在了画中。直到上世纪80年代,人们才惊喜地发现,北宋盛行的虹桥技术并未失传,而是在浙南得到了改进和发扬。这种国宝,仅在泰顺县就多达15座。
泰顺廊桥显示了泰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古代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泗溪的溪东桥和北涧桥、三魁的三条桥、刘宅的仙洞桥、战州的永庆桥等等。正如专家所言,“泰顺的廊桥有着非同小可的历史价值。”“浙南廊桥是也界独一无二的古桥瑰宝,是古建文物,是民族精粹。”“如果在泰顺建立以虹桥主为主题的国家公园,必将引起世界上更多人的关注。”“泰顺廊桥的保护,要比美国的门桥好千百倍!”
泰顺的廊桥,可谓群星璀璨,光艳照人,座座廊桥如瑰宝镶嵌在群山之间,成为泰顺山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是祖先的遗存,也是大自然的赐予。廊桥不仅是泰顺的;也是温州的,中国的,乃至世界的。泰顺的廊桥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不是可列人与可不列入、可争取与可不争取的问题,而是“只此一道,别无他路”,只能义无反顾地朝着这一目标努力,直至成功。谁拥有文化,谁拥有文化,谁就可能拥有21世纪。
当然,从争取将廊桥列入“预备清单”再从“预备清单”到正式登人《世界遗产名录》,还有一段长长的路要走,但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发起冲击:它将会成为泰顺彻底脱贫的-个突破口,实现泰顺人民奔小康的新起点。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杰作,毁之不再生,催之不可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功在千秋。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让她们在今天现代化中继续发光,正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象征。
对于申遗来说,困难和希望并存。当务之急是政府的重视,部门的统一,市民的理解和措施的得力。泰顺县委和县政府为保护文化遗产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毕竞泰顺县尚属经济不发达县,由于人力、财力所限,一时恐很难实现这一宏伟计划。故此,我们呼吁全市各面能给予帮助和支持。我们认为,要让廊桥登上《世界遗产名录》,当前应从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解决认识问题、管理问题材和社会问题,然后再是技术问题。只有全社会上下左右形成合力,攻克难关,才能保证申遗成功。不然的话,不到五十年,廊桥景观可能就会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殆尽。
第二,温州市政府(而不是泰顺县政府)要尽快成立廊桥景观保护管理委员会,要拨出专项资金,进一步对廊桥加强保护,规划和建设。
第三,要不惜代价对一些濒临倒塌、腐烂、毁地的廊桥进行抢修、加固加牢或整体搬迁。例如:建于明代、净跨度最大、现存最长的木拱廊桥一一仙居桥,由于岁月风雨的侵蚀,正面临着倒塌之危,应该考虑整体搬迁到景区规划控制区内。
第四,对翻桥周边的环境和村落要加以宏观的控制,保护村落特色,拆除一切有碍景观的建筑物。假如客观条件不允许,可以先维持现有状况,到时再拆还来得及。
第五,对一些业已毁坦的廊桥,可以在原址或择地按原貌重建。例如泰顺历史最悠久的古廊桥——叶瑞阳桥,已于1965年修建公路时被拆除了。跨度最大的三滩桥始建于明代的祭下桥和建于清光绪的福庆廊桥,均先后毁于洪水。
第六,要邀请专家对廊桥保护和旅游景观的开发作个周详的规划,在泰顺建立一个以廊桥为主题的国家公园。同时,使廊桥景观和浙南大氡泉、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古村落和民居有机融合成一体,使泰顺成为二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者兼备的旅游胜地。
廊桥古迹一定要不惜代价保护下来要舍得为保护文物古迹花钱。时间将会证明,这将是最大的经济效益。以价值观来衡量廊桥,她是无价的。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留给子孙后代,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重要,因为它维系着民族的兴旺与发达,也只有这样,本不至于给子孙后代留下太多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