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政议政
《开明》刊登丨苏立坤:把好“三关” 致力打造社情民意信息精品
今年,民进浙江省委会《开明》第三期刊登了民进中央参政议政特邀信息员、浙江省政协办公厅特邀信息员,温州市政协常委,民进温州市委会委员、调研委主任,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文成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苏立坤关于从事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心得体会,一起来看看——
民主党派是带有鲜明政治性的组织,讲政治是党派成员的政治标识,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党派的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就要紧扣社情民意信息是给党政领导作决策参考的上行文这一基本方位,聚焦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寻找需要完善的地方“打补丁”,反映“领导必须知道、必须让领导知道”的重要情况,真正做到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向同行、合拍合辙。对社会反响强烈、群众关注度高的社会现象和事件,不是揭伤疤、找茬口、挑横刺、使绊子,而要正面发声,主动建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把事情办好。对社会上的一些不同意见、不同声音,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出力不角力,补台不拆台,切实把讲政治体现和落实到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中,更好助推党政决策落地见效。
2020年国庆假期第一天,人工智能突然给我推送过来一个用电捕捉蚯蚓的短视频,这引起了我的好奇。用“电蚯蚓”作为关键词搜了一下,跳出好多这方面的文章。仔细阅读后发现,蚯蚓有药用需求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用传统的人工翻地等方法捕捉效率较低,近几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根据电鱼机工作原理制造出来专门用于捕蚯蚓的机器大大提高了效率,每人每天可以捕捉上百斤蚯蚓。但在跟帖留言中,有很多人士对这种捕捉方法表示担忧,担心会影响耕地质量,这引起我的警觉:耕地是粮食安全的根基,耕地质量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历来深受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将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从一般生活常识来看,蚯蚓能够改善土壤对耕地有益,“电蚯蚓”不利于耕地保护,不加以限制势必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这与中央的国家安全工作大局息息相关,是一个“领导必须知道、必须让领导知道”的新问题。提出重视“电蚯蚓”现象的建议,可以消除影响耕地质量的隐患,有利于中央“保护耕地”“保证粮食安全”的大政方针更好更快落地,与中央当前的政策导向相符。所以,在结合其它选题因素后,决定将“电蚯蚓”问题列为社情民意信息选题。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所以,要保证信息的内容真实性,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用最笨的方法走到田间地头、走进车间班组,和群众一起扯扯柴油米盐、聊聊衣食住行、谈谈生老病死,问问“家长里短事”、听听“鸡毛蒜皮言”,原汁原味地收集群众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急难愁盼,从而进一步凝炼真诉求;就是要深入相关部门了解决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探寻事实真相、发现症结所在,从而进一步找准真问题;就是要借助大数据技术,通过在互联网“大海捞针”的手段获得大量的案例数据和群众呼声,然后借助专家的力量进行深“研”仔细甄别、去伪存真,从而进一步核准真情况。惟有这样,才能全面掌握第一手情况,为下一步的针对顽瘴痼疾开展靶向建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0年的整个国庆假期,我几乎都花在“电蚯蚓”的调查研究上。在调研初期,收集到许多关于“电蚯蚓”的文章中,多数观点认为蚯蚓能够改善土壤对耕地有益,蚯蚓被电之后会影响耕地质量从而危及粮食生产,政府应该要进行严格管理。我根据调研情况,写了一篇自认为还不错的初稿,但考虑到自己并非业内人士,便找到好友金华市婺城区九峰职业学校校长邵发明会员,请他找校内的农业专家帮助把关。却发现专家的看法与网络文章中的观点差别很大:第一,从公开的文献来看,无论是农业学、生物学还是生态学方面的学者,都没有大量开展过蚯蚓数量与土壤质量关系的定量监测科学研究。每立方土壤中,蚯蚓数量低于多少时,会引起土壤质量会下降以及下降的程度;蚯蚓数量多于多少时,对改善土壤质量的作用增加不明显(阈值),甚至是反作用。第二,虽然各界对“电蚯蚓”这种捕捉方式多有诟病,但对其导致的土壤生态环境具体破坏程度,一直没有开展过专门的研究,对其造成的后果始终没有准确的科学定论。电捕蚯蚓的捕净率和对残存蚯蚓的繁殖能力影响,以及对土壤中其它生物的影响程度都没有深入的研究。我和邵校长进一步调研后发现,由于没有科学的研究作为依据,各方对蚯蚓和土壤的关系认识不完全一致,甚至对能否使用“电蚯蚓机”进行捕捉蚯蚓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有学者认为,蚯蚓对土壤的意义,从传统农业来讲作用很大,但从现代农业来讲作用微乎其微甚至基本可以忽略。也有一些群众认为,市场对蚯蚓有需求,蚯蚓的繁殖能力又很强调,强,“电蚯蚓”效率高有利于农民增收。我们对这些情况归纳整理后如实写入信息,从而保证了内容的真实性。
全国政协老主席李瑞环曾指出,要通过社情民意信息将滞留于下层、散佚于民间的真知灼见搜集整理起来,使之进入决策过程。所以我们在组织撰写社情民意信息的过程中,一定要情牵百姓冷暖、心系万家灯火,做到计为民所出、策为民所献、利为民所谋,切实把务实管用的履职作业写进人民群众的心坎里,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增福祉。在工作中,还要格外注意文字的组织工作,多讲客观事实少谈主观看法、多用“建议”少用“要”,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论证充分。特别是前面问题部分,是后面提出意见建议的重要依据,要让领导一看就明白、一看就认同,是把好“文字关”的重点,可采用“三三式”写法。第一个“三”是指问题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独立、互不交叉,是平行关系而不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可各写成一个自然段。第二个“三”是指每个自然段分成三层结构,第一层是观点,第二层是剖析过程,第三层是案例和数据支撑前面两层内容。
这篇信息中,我选了“缺乏深入科学研究、缺乏相关执法依据和缺乏设备管制依据”这三方面各写一个自然段,是“三三式”中的第一个“三”。第二个“三”的写法,以第二段为例,具体如下:第一层是小标题,作为每段的领句,也就是观点。如:缺乏相关执法依据。第二层是解释说明句,对小标题进行解释说明,也就是剖析过程。如:蚯蚓是一种普通的常见无脊椎环节动物,当前国家层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均未明确将其纳入保护范围。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均未对滥捕野生蚯蚓的行为进行明确具体的规定,基层公安、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职能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面临尴尬处境。第三层是举例子、列数据,用于证明前面所述情况属实。如:2020年5月13日上午,长航江陵派出所民警在巡逻时,发现有人正在长江大堤上使用“电蚯蚓机”进行大量捕捉蚯蚓,民警根据其“私自铺设电线,使用远超过人体安全的电压,给本人及周围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的行为,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七条“违反安装、使用电网规定”的规定,处以罚款200元的处罚。但不少舆论认为,这个处罚理由过于牵强。以上“三三式”写法,有明确的观点、清晰的剖析,又有详实的案例数据作为支撑,为领导采用后面的建议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