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葛斌:一片丹心谱写教育基建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09-27 来源: 温州民进网(中国民主促进会温州市委员会) 编辑:温州民进
葛斌:市政协委员、特邀信息员,温州市教育基建中心副主任,民进会员、民进市直第一教育支部主任委员。2023年荣获民进浙江省委会“开明先锋”荣誉称号。
他是一名有着20多年从业经验的建筑人,是切实推行温州建设职业教育高地的实践者。他为我市基础教育提高生均建设标准鼓与呼,持之以恒地为我市教育建筑建设的更加科学化、精准化而不懈奋斗。一路走来,他的多篇社情民意信息获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他积极撰写提案,为温州教育设施建设奉上一片丹心。2021年8月,温州市政府《关于基础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的实施意见》正式颁布实施,温州成为全省第一个出台基础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新政”的地级市。从此,我市幼儿园生均建筑标准在省标基础上将平均提升60%左右;小学学校生均建筑标准在省标一类的基础上将平均提升60%;初中学校生均建筑标准在省标一类的基础上将平均提升45%;高中学校生均建筑标准在省标的基础上将平均提升25%。建设标准的出台让从事温州教育基建行业多年的葛斌既高兴又欣慰:“政策的出台,是市教育基建中心团队在背后一直推动的成果,政策的实施,对今后温州教育基础设施的发展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它将助推温州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走向更科学化、专业化的道路。”
2017年,葛斌针对我市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着手对“杭宁温”三地教育建设现状进行调研。2018年9月,作为民进教育主界别一线的会员,葛斌在政协系统提交了《我市基础教育设施水平与“杭宁”的差距较大 建议适当提高生均建设标准》,这是葛斌基于对我省八十多所学校建筑的建设标准数据的分析,将数据信息转化为改进措施的优秀建议。调研过程中,葛斌发现温州与杭州、宁波等地区相比,全市基础教育设施建设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建言中,葛斌写道:“杭宁地区立项审批生均建筑指标基本以省标一类为参照,而我市基本以省标二类为参照;杭宁地区批复生均建筑指标超省标的提升比率近100%,远大于温州的不足30%,且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对此,葛斌建议,多部门协同联动,建立我市基础教育设施大数据库,提供立项审批决策依据;提高生均建筑标准,审批对标先进,并作为常态化管理措施。葛斌表示:“温州的教育设施建设需要着重狠抓实抓,在别人都在发展进步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还不跑起来,我们温州的教育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将越拉越大。”这条优秀建议于2018年9月19日获得时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为提高生均建设标准意见的出台夯实基础。

2022年葛斌成为十二届温州市政协委员,他将目光聚焦在教育设施规划立法工作。早在2018年,葛斌作为主撰写人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民进界别集体提案《关于抓住我市“大建大美”有契机 适时补齐教育基础设施短板的提案》,建议要为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立法,为有效解决温州教育设施规划刚性不足提供法律保障。2022年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葛斌再次提交民进界别集体提案《关于加强我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实施刚性的提案》,为推进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立法工作鼓与呼。 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立法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2022年9月8日,市委市政府办联合印发《温州市“尊师重教”十大举措》,提出尽快列入市人大常委会年度立法审议项目计划,推动教育设施规划建设刚性落地。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立法由此上升为温州市级政策。 “为群众最好的服务方式就是将自己的专业领域与群众的需求相结合,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标,找到具体操作发力点,切实的执行下去。”葛斌表示,“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是葛斌对本职工作与政协工作之间关系的评价,他坦言:“在工作调研过程中,往往能遇到艰深晦涩的难题,每到这时,我总能想起政协,相信组织的力量。”于是,葛斌将工作难题经过详实调研,将遇到的问题条条列出,形成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向上级部门反映。 这些年来,葛斌撰写的社情民意信息包括《我市基础教育设施水平与“杭宁”的差距较大 建议适当提高生均建设标准》《建议我市以国家职业教育高地建设试点为契机 高起点建设新开工中职学校项目》《我市超高层建筑建设机制存缺陷 建议完善建设管理模式提升城市形象》等,都为教育建筑、城市规划及温州“两线三片”重点地段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积极履行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职能。 聚焦未来教育行业的发展,葛斌表示,在未来的教育空间设计过程中,教育建筑空间如何为具体课程服务,是未来教育将要面对的问题。根据不同课程拓展出适宜的教育建筑空间,改变原有的排排坐“插秧”式教育方式,打造全新服务于全面施教的教学空间,将“建筑为教育服务”的理念真正践行于基础教育建设过程中,是目前教育建筑行业要研究的重点方向。葛斌希望,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真正实现我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发展,让每位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质量、均衡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