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明理论研究会
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专家解读改革十二条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温州金融改革顺利实现顶层设计。
温州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张震宇28日发微博称,今天北京确实是一个艳阳天,或许预示温州金融改革的春天就要来临。
温州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张一力、温州首家经工商部门登记的私人钱创办者方培林对“十二条”进行解读。
(一)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
温州民间融资现状:据中国人民银行监测,2011年8月末,参与民间借贷的资本约1200亿元,占全市银行贷款的20%左右,同比增长50%。从利率水平来看,去年9月民间借贷综合利率25.44%,同比上涨近80%。其中,融资中介机构出借年利率一度高达48.92%。
张一力:对温州来说,怎么管理民间资本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比如备案,对过去温州的民间投融资,这是非常明确的,监管这一块,具体怎么做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也就是说,民间融资一定要备案,是一个规范化的东西,以后民间融资可以按照这个做,把“地下”变为“地上”,所以这个放在第一位。
(二)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温州做法:在新型金融组织创新发展方面,温州市委市政府曾提出几点意见:
2013年末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100家;支持本市优质民营企业投资入股村镇银行;准备申报设立地方性金融组织,逐步形成不同类型、规模,互补的金融组织体系和多层次、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张一力:这项任务为民间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从小额贷款公司到村镇银行等民间各种金融机构,方向都是明确的。
但是“符合条件”,具体是什么条件,这需要温州地方去发挥,要主动去利用国家这个政策,将细的政策制定出来,包括准入、退出,将来做大,怎么办。
方培林: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我的理解,村镇银行就必须有金融机构参股。
小贷公司,就是只放不存的,中央要支持小贷公司发展,不一定将其发展成为村镇银行,也不是让它吸存,而可以扩大小贷公司的融资渠道。
(三)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引导民间资金依法设立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
温州做法:出台文件扶持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探索组建股权投资行业协会,通过行业运作吸引民间资金;设立温州市级产业投资基金,用于支持传统产业发展;完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运作模式,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将民间资本引入战略性新型产业等。
张一力:原来管理机构都不是很明确,也是对非金融企业参与资本经营提供了一个渠道,原来一些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民间投资服务中心等,都是擦边球,现在就很明确了。
(四)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
温州做法:去年1月,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出台。之前温州6000万的民间资本缺乏好的投资渠道,为了去境外投资,只能走她下钱庄,风险大。
张一力:这一项去年说过,后来又缩回去,现在国家重新提了,不可能再缩回去了。怎么让国内温商找到境外投资渠道,就很重要,特别是想走出去的温商,我们肯定要走出去的,怎么带进来,怎么带出去,带动温州当地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五)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支持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
温州做法:要求各银行在已设立10家小企业专营机构的基础上,年内再新增5家,确保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速高于全市全部贷款的增速。
方培林:金融租赁公司以前就是天津、上海、广州可以办,温州没有的,这意味着比如某企业需要资金买设备,金融租赁公司将银行的资金贷出来买设备,将设备放在公司里,但设备的所有权还不是公司的,而是租赁公司的,最后受益者还是企业。
张一力:现有的这些机构可能会选择发展这些业务,也有很大空间,对地方金融机构也提供了一个方向。
(六)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温州做法: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上浮不得超过30%。银行不可以通过搞存贷挂钩,收取手续费。扩大小微企业的抵押物范围,对小微企业贷款倾斜,不抽贷。
张一力:这个政策出台后,有可能专门为小微企业设计金融产品和服务,对温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是一个比较大的支持。
(七)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依法合规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
温州做法:成立股权营运中心,引导非上市公司在股权营运中心平台挂牌,开展融资和股份流转。强化产权交易平台的融资功能、资本配置功能和价格发现功能。
张一力:过去出现过很多交易所,我觉得这次国家对温州开的口子还是很大的,特别是文化,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大楼,如何变成产业性的东西,我们现在还想不出其他的途径可以做,比如风景区,如何将资本介入,作为一个运作对象。
(八)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推动更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再担保体系。
温州做法: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重点支持业绩优良的担保企业做大做强,探索建立全市性的中小企业再担保体系。
张一力:对于小微企业来说,通过发债来融资,是比较大的一个突破,但是这类企业发债的条件还需要细化。
(九)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服务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保险产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温州做法:进行一系列的保险试点,中小企业如果出现意外等情况无法履约了,可以通过保险的办法来解决。
张一力:对产业集群的保险,原来都没有怎么提,特别像农业;风险性也比较大,包括制鞋、服装,保险来支持这些行业的发展,也给了一条很好的路。
(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动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市场监管。
温州做法:加强信用信息的采集工作,包括企业、个人非银行信息等;培育社会征信服务机构,规范信用评级制度。
张一力:信贷危机给全国留下了不好印象,尽管很多企业家用生命来捍卫温商信用,但是还是不够的。我们国家来加强温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就是要重塑温州信用。
(十一)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加强监测预警。
温州做法:成立温州市地方金融监管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市经信委、公安局、财税局、商务局、金融办、工商局、人行、银监分局。由温州市金融办设立温州市金融监管中心,承担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和检查工作。
张一力:金融是一个风险比较大、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的产业。
这个东西难一点,但是一定要去做,因为金融风险不做监管,那么金融改革可能会一下子就崩溃掉。比如一些地方公务员参与了高利贷,现在进行备案登记可以进行监管,否则这些就很难杜绝。
(十二)建立金融综合改革风险防范机制。清晰界定地方金融管理的职责边界,强化和落实地方政府处置金融风险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责任。
张一力:这一块主要是明确人民银行、银监局、金融办等政府机构的职责边界,改革需要监测和控制,这样做下去才能让改革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