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明艺苑
享受艰苦----看《夕阳红》节目有感
老了,退休了,怎么办?最近看了一期中央电视台《夕阳红》的节目很感动。简介如下:一位七十来岁的离休老太婆放弃首都优越的生活条件自愿回到已严重沙化的内蒙故乡,战风沙、斗干旱、种树造林、植草绿化,已历三载,初见成效,她还要继续干下去,以完成一幅天蓝地绿树有鸟、水有鱼的美好理想图;在荧屏上一副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令人钦敬不已。
节目主持人概括得好,称这是“享受艰苦”通常称的“享福”这下改成“享苦”虽觉新鲜,有点别扭,仔细一究,大有深意在。只有“享受艰苦”才是通向幸福的正确道路。 《红楼梦》大观园中的一班小姐少爷们天天流连于吟诗作对、品花赏雪、寿庆喜宴之中,既无劳动,更无创业,最后是荣华享尽,“树倒猢狲散’,老一辈活到老,干到老,发挥余热,固然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怎样去让今天的青年一代接好这个班。改革开放以来出生的青少年,大部分正在父一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呵护着成长,在学校里读书长知识,他们几乎没有吃什么苦,所以怕吃苦,吃不了苦是他们普遍存在的弱点。
引用孟子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或借爱迪生成功者要付出“百分之九十九汗水”等等格言来教育青少年学生会有一些开导启发作用,但毕竟抽象空泛,像“奇大妈荒原治沙”的录像和她内心世界及其追求的展示相信会产生对心灵的震撼作用和引起深思。新世纪要求有更高水一平的创新创业,开发大西北,建设现代化,目标非常明确,我们不仅要不断地向青少年们宣传革命建设的艰辛历史和道理,给他们传授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更要吸引他们自觉参加一切有益公众的劳动和服务,把种种“志愿者”的工作组织得更扎实,开展得更正常,更有成效,从而培养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这是人才成长的健康的道路,也是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途径。古人早就说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
(顾笑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