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政议政
建议在江心屿建立中国诗词博物馆 提升“中国诗之岛”品牌,拉动我市旅游业发展
陈晨
我区江心屿是我国四大名胜孤屿之一,是我市城市的象征和标志,更是我市历史文化的金名片。江心屿“诗为心声,屿以诗传”,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山水诗宝库。从谢灵运发端,历代名家为孤屿歌咏甚多,仅《江心志》、《孤屿志》、《孤屿诗情》、《江亭集》等,就收录历代名家诗词上千篇,江心屿的美丽酝酿了无数锦绣诗篇,诗词界人士认为,江心屿是全国诗词文化积淀最多的岛屿,被誉为“中国诗之岛”。然而,许多外地游客到江心屿游览后,发现诗词气氛不够,难于体现江心屿的诗词特色,认为“中国诗之岛”名不副实,主要问题有:
一、场馆缺乏感受浅。目前,江心屿上没有专门用于集中展示历代文人所作诗词场馆,诗词展示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镶嵌在亭台楼阁等建筑的门柱、墙壁等表面,此类诗词基本上都是传世佳句。我国的古建筑,普遍都会有诗词,江心屿的诗词分布又较为分散,难于突出江心屿的特色,游客参观后,较难留下深刻印象;二是近年来用花岗岩石镶嵌于防洪堤内侧墙壁,诗词内容都是与江心屿有关的诗句,每篇诗句都重现数遍,游客沿线参观下来后,感觉单调、乏味。游客在屿上的参观时间普遍在1-2个小时,没有专门用于展示诗词的场馆,致使岛上形成诗词气氛的核心点缺失。
二、诗集难觅传播难。江心屿的传世传诗词的收集形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传统的“志”形式,如《江心志》、《孤屿志》等,收集了历代名家的江心屿诗词约500余首。另一类是当代收集的江心屿作品,如《江心屿历代题咏选》、《江心屿诗选》、《孤屿诗情》、《江亭集》等,共收集诗词上千首。这些诗集,记载的都是与江心屿相关的诗词,发行面窄,量小,在岛上难以见到,使江心屿“诗之岛”美誉难以得到广泛的传播。
三、学术组织入驻难。江心屿的建筑,一类是以寺庙和纪念馆,涉及宗教场所和纪念活动,不适宜作为诗词学术组织的活动场所。二是为传统的亭台楼阁,如谢公亭、来雪亭、浩然楼和澄鲜阁等,不是因为不密闭,就是因为面积太小,无法作为学术组织的常驻办公场所使用。没有学术组织常驻,致使诗词活动开展持续性差,难以培养出国内顶尖的当代诗人。
四、商气偏重诗味不浓。江心屿目前淤积扩展出来的土地区域,现在主要被开发成宾馆和游乐场所,而诗词则主要在传统的100亩区域范围内展示,无论从商业和诗词展示的面积对比,还是从商业和诗词的动静对比,都让人有商业气氛过浓,诗词文化气氛太淡的感觉,体会不到“中国诗之岛”的诗词文化氛围。另外,2013年由中华诗词学会、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诗之岛-江心屿”杯全国诗词大赛,从参赛的选手地域范围来看,多数是来自温州地区,可见该比赛的影响力较为有限,难以达到江心屿“中国诗之岛”定位应有的影响力。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诗词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上我市已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鹿城作为我市的主城区,更应该进一步打响诗词品牌,率全国之先建立中国诗词博物馆,提高江心屿“中国诗之岛”的形象,拉动我市旅游业发展。
建议:
一、统筹规划。一是针对江心屿酒店、娱乐场所过多,造成商业化过浓,诗词文化氛围偏淡的现象,建议统筹安排东、西园的发展,做到东西呼应,突出诗词特色。a)东园要适当减少一些与诗词主题偏离较大的游乐设施,并对其场舍进行适当改造,作为诗词博物馆的配套活动场地;b)继续补充东园露天场地的诗词元素,如在青少年活动基地和环岛路内侧增加诗词展示等;c)在西园增加诗词元素,如在西园入口处建造以诗词为主题的雕塑或碑林,在酒店的大堂、餐厅和房间增添诗词书法作品等。二是可以成为诗词学术性组织的常驻场所,如成立江心诗词社,作为文人墨客创作基地,聚集文人,成为我国诗人心中的圣地,并组织各种诗词活动,培养诗词人才。三是以博物馆为基础,向全国文联申请,将江心屿作为全国性诗词大赛的永久会址,在原先“中国诗之岛-江心屿”杯全国诗词大赛和江心屿金秋文化节的的基础上,定期举办全国综合性的诗词大赛,或者与现有的比赛项目合作,如,冠名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等,吸引大量文人学者到江心屿参观创作,提高江心屿的学术地位。四是做好诗词文创用品的开发规划,借助文创用品的流通传播,扩大“诗之岛”的影响力,既能为博物馆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起到传承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社会效益。
二、科学选址。选址方案有两种:一是改造原“国际公馆”二期场馆。“国际公馆”二期位于江心寺北面、“鬼园神宫”南面的湖心岛上,是近年新建的建筑,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产权为鹿城区教育局所有,原先作为会所出租使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已经停业,现仅有少量面积作为“卢浮假日”的摄像基地,场地基本处于荒置状态,从地理位置、建筑风格和面积等方面来看,比较适合作为中国诗词博物馆的场所。二是借用“英国领事馆。”江心屿上的原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心屿景区入口处右侧,为上世纪初英式建筑,共有三幢楼,面积约1000平方米。该馆后来被改为工人疗养院,权属归市总工会所有。建议由市政府予以协调,借用该馆场地,作为中国诗词博物馆的场所。
三、馆藏征集。一是征集范围:a)征集一切与诗词和诗人有关的资料(书籍、雕刻、音像、拓片、照片等)和实物;b)征集的展品应尽量具有代表性和历史价值,以保证展品的质量。二是征集种类:a)传统和现代诗词;b)诗词的原稿和各种诗词研究文章、论著及音像等资料;c)介绍著名诗人的资料、故事传说及关于他们的诗词作品;d)民间诗词收藏精品,如带有诗词的石雕石刻等雕塑作品,历代与诗词有关的书法作品、名家绘画作品。三是征集办法:a)捐赠。征集以捐赠为主,鼓励社会各界自愿捐赠;凡捐赠实物及重要载体等资料的,均颁发收藏荣誉证书;对积极捐赠的,可根据捐赠物品的数量和质量,聘请其为博物馆理事;对所征集的物品与资料全部建立档案,永久冠名。b)购买。对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又需对收藏者实施经济补偿的,经征集专家组鉴定评估后,实行有偿征集。
(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重点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