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政议政
关于在拆后土地利用中统筹规划建设体育设施的建议
杨晓燕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了打造国家运动休闲城市的决策部署。打造国家运动休闲城市,体育设施是基础。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市体育设施不足问题突出,短板明显。据统计,2016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71平方米,居全省末位,满足不了群众快速增长的健身需求,也影响城市的品位和能级。目前,全市上下正在全力推进“大拆大整”“大建大美”工作。我们建议市政府把补齐体育设施不足这一短板,作为拆后土地利用的重要方面加以统筹规划。
一、建议推进街道级全民健身中心的规划落地。
2011年市政府发布的《温州市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1-2020》提出,在每个规划单元建设占地1万平方米左右的街道级全民健身中心,为市民提供就近、便利的体育健身场地,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街道级全民健身中心无法落地。为此,建议在拆后土地利用中采取多种措施予以落实。
1.对于因拆后涉及控规调整的规划单元,建议规划部门在调整或重新编制控规时,把街道级全民健身中心一并纳入控规,予以落地。对于目前市区特别是瓯海区已经利用拆后低效用地建设的临时性体育场地设施,建议在控规调整时,把这些临时性体育场地设施用地规划功能从非体育功能调整为体育功能。
2.对拟规划建设的市区新十大公园,建议规划部门会同体育部门和建设单位规划建设若干个体育主题公园,同时在其余公园设计时,充分考虑体育设施布局,把体育设施与公园一起规划、一起设计、一起建设、一起投用,增强公园的运动休闲功能。
3.对于没有涉及控规调整也无新建公园的规划单元,建议结合道路修建整治、河岸驳坎绿化等工程,因地制宜同步规划建设百姓健身步道、自行车健身绿道、篮球场、五人制足球场、门球场等,增加体育设施场地。
二、建议在商业综合体规划布局中统筹规划运动休闲综合体。
规划建设以运动休闲为主要业态,融商务、餐饮、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运动休闲综合体,对于吸引社会力量投资,丰富商业综合体业态,促进健身休闲业发展,增加体育健身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体育设施布局,提升城市品位,推动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打造国家运动休闲城市,都有着重要意义。建议在市区合适区域错位规划布局若干个以运动休闲功能为主的综合体,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建设。
1.在滨江商务区桃花岛片区规划建设杨府山体育休闲公园,打造成为运动休闲综合体,完善滨江商务区体育配套设施;
2.在龙湾中心区,围绕奥体中心规划建设奥体小镇;
3.在浙南科技城区域内规划布局一处占地60亩左右的运动休闲综合体,完善浙南科技城的体育配套设施;
4.在鹿城、瓯海、浙南产业集聚区、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合适区域各规划布局一处占地60亩左右的运动休闲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