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政议政
借鉴南京夫子庙景区建设模式 打造温州市文化地标
蒋樨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个城市必须有区别与他人的特色,通过城市发展话语,述说各自独特的文化属性,激活城市活力。2013-2015年,南京市加快推进夫子庙景区提档升级。围绕“老城南文化休闲旅游板块”的总体要求和“国际商务商贸中心”、“文化休闲旅游中心”的发展定位,以提升景区品质为核心,打造传统与时尚交辉、文化与商贸共融的国际性旅游目的地。
一、南京夫子庙景区开发成功经验
(一)顶层设计——以规划为引领、文化为灵魂,双核驱动。
在城区层面,主动对接新商圈,形成夫子庙“双核驱动”的高效局面。以规划为引领、文化为灵魂,以商圈扩容和功能提升为重点,加快推进地上、地下空间整合利用,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把牢景区业态关,加快调整低端业态,实现老城区与新商圈的功能互补、互动发展。
(二)板块建设——以点串线带面,系统推进。
在老城板块层面,充分发挥夫子庙景区的核心地位。依托发展较为成熟的夫子庙景区,辐射带动周边其他景区,形成全域旅游的格局。完成夫子庙旅游一体化建设,形成串联的“水、陆、空”立体游线。之后,进一步将游线拓展至包括全区景点在内的全部老城板块。
(三)内涵提升——精准定位,打造精品。
在景区内部,推进夫子庙景区提档升级。坚持系统思维、顶层设计,借鉴国内外成功的老城保护经验,按照全面保护、整体保护原则,把握一流精品的定位,精心谋划设计,完善功能布局,提升价值品味,把夫子庙—老城打造成为展示城市深厚历史文化的标志性景区。建立刚性的规划约束机制,高度重视每一个细节,确保景区建设不留遗憾、经得起历史检验。
二、对打造温州市区文化地标的启示
2016年5月4日,我市正式成为第130座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城市。但令人痛心的是,当前,我市原工人文化宫如今正在被拆建,很多温州人只知这里是市民怀念的文化娱乐场所,不知此地有悠久的历史古迹,经历了宋元明清民国以至新中国初期近千年沧桑变迁,从温州府学、孔庙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市立中学(温州二中),留下历朝历代众多鸿儒硕学足迹,也诞生过不少温州历史文化名人,可以说是温州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的发祥地。如何以改建为契机,坚持保留孔庙、府学文化建筑原貌的基础上,借以发掘文化产业的内驱力,带动历史文化名城背景下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特此建议如下:
(一)基本原则:
1.顶层设计。规划入手,系统解决商业和文化的匹配问题,系统考虑景区功能布局和业态定位。在景区周边已具备较为成熟的“吃、购、娱、行”等要素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住、(孔庙——府学)游”两大要素配套,聘请国内国际顶尖团队,高起点规划实施文化项目、文化景观建设。建立刚性的规划约束机制,高度重视每一个细节,确保景区建设不留遗憾、经得起历史检验。
2.项目带动。立足瓯越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高标准推进温州乡贤纪念馆(或温州精神展览馆)规划建设、孔庙周边地下空间规划开发、南塘街景观提升及改造、温州文化艺术中心建设等项目。通过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精品项目,把瓯越大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充分挖掘和丰富展示出来。努力通过三至五年,完成重大项目投资,促使“孔庙——府学”景区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
3.文商结合。突出“文化休闲”定位,系统展现永嘉学派文化背景下的儒学和墨学两大主流文化,分层分类展现南宋以来的瓯越大地传统文化。坚持引入具有文化内涵的精品业态,注重商业的文化表达,通过多种形式展现文化元素,实现由观光游向文化游、休闲游、体验游转变。
4.有序推进。工程建设和管理措施相结合,加强监督检查和目标考核,保证提档升级整体效果。
5.依法管理。宣传、落实和运用好相关景区管理法律法规,进一步做好特色街区规划、特色街区经营项目目录、特色街区容貌标准、商户分级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编制工作,提高依法依标准管理景区水平,推动景区业态、形态和文态全面提档升级。
(二)主要举措:
1.“孔庙——府学”核心景区重点建设工程。(1)高标准实施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开展沿街立面、店牌店招、标识指示、景区绿化小品建设,建设谢池——府学亲水步道、打造屋顶花园,同步置换提升街区商业业态。打造池上楼、明伦堂、九星宫、贤宦祠等重要节点和亮点,提升景区整体风貌。(2)公共基础设施。编制景区基础设施改造年度计划,完成核心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做好府学巷雨污分流、管线下地改造,建成垃圾中转设施。(3)规划开发地下空间设施。与大南门地下商场等实现“点——线——面”的对接,完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4)完善交通组织和停车设施。(5)加强接待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完善、更新
景区内外的标识系统,规范标志形式。
2.系统化规划建设五马——大南特色街区。会同市规划局编制街区规划,明确城区以五马和大南街区为试点的街区功能布局和业态配比。景区管理机构根据经营项目目录控制行业业态比例。融入高端产业功能,建设一批以非遗展示、民俗体验、艺术品交易、地方戏剧、传统中医药等为特色的精品文化休闲街区,推动孔庙——府学景区东扩西延,面上拓展。
3.温州乡贤纪念馆(或温州精神展览馆)规划建设。
(1)规划建设温州乡贤纪念馆(或温州精神展览馆),以点带面传承辐射温州文化。孔庙旧址是温州古代历史文化遗址,又是温州古代教育的发祥地。当前我市正在创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更应该借此契机建设“温州精神展览馆”,梳理“永嘉学派——温州精神”的文化脉络,如能建成,定将成为温州市文化旅游景观中不可或缺的城市名片。
(2)做好温州乡贤纪念馆(或温州精神展览馆)文化资料收集、文物征集等工作,开发体现温州乡贤文化(或温州精神)的旅游特色产品,全面彰显有“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之称的温州文化特色品牌。
(3)加强温州精神理论研究。推动儒学、墨学两条文化中轴线的对接,完整展现孔庙——府学——永嘉学派三大文化景观群,凸显“府学巷——谢池巷街区”古代温州文教中心地位。
《左传》曰:“国于天地,有与立焉。”城市之立与国之立道一。非徒立于山河之险固、物产之富饶、经济之发达、武力之强盛,更立于文化之根深而叶茂、繁荣而昌明。所以,我们要充分调集社会资源,使文化、经济、教育三方合力,共同开启宣传城市文化话语,这样才能充分实现城市文化特色的发扬和创造,提升城市的综合价值和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