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政议政
凸显不满意率转化的考评 完善“最多跑一次”的制度保障
陈朝晖
新年伊始,车俊同志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对于这项改革,温州部门早已推出了各种举措,群众满意度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个别部门及工作人员办事拖沓、服务态度差等情况还屡有发生,不满意情况仍然存在,距离全面落实还有一定距离。然而,这种群众不满意率只占1%,但倘若我们不关注、不重视这1%,那么结果肯定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即一方面将继续固化群众对政府的负面评价,持续影响政府形象与公信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进一步完善优化政府工作机制,遗留不容忽视的问题与隐患。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前政府考核评议导向仍是以单一的满意度为主,甚少考虑不满意度及其转化率,因此无法真正形成倒逼机制,持不满意态度的群众也难以体验到实质性的服务品质提升。除此之外,以下因素也是影响不满意率的原因,一是群众并非政府考评“主考官”,“话语权”占比不足;二是“阳光政务”还留有死角,少数部门不作为现象仍有存在;三是大数据平台还欠火候,“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实现不够;四是对不满意情况追踪乏力、问责不严,容易滋生得过且过心态。
为此,特建议从转变考评导向着手,多措并举,倒逼各级各部门减权、放权、治权,加快形成覆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裁决、行政服务等领域的“一次办结”机制,有力促进“最多跑一次”理念真正落地。
一、转变考核导向,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其一,整合现有考核机制,化零为整,突出实效,形成相对单一、更趋科学的考核体系。其二,转变考核导向原则,将考核着力点放在“最后一公里”,把不满意率及其转化率纳入考评体系并摆至重要位置,主张前期已经解决、群众已经满意的部分不计入考评内容。其三,力促公平透明,考评可以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操作,组建独立的专家委员会,避免部门利益冲突,避免强势介入和左右考评结果。其四,实现主动有为,发挥干部考评的“指挥棒”作用,着力在激发干劲上下功夫、在治庸治懒上下功夫、在奖优罚劣上下功夫,引导建立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干部队伍,在消除“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见实效。
二、改革考评办法,注重群众不满意事项转化
深化改革考评办法,零敲碎打的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变革和改进:其一,改革考评“话语权”,将主要考核权交给反馈不满意的办事群众,充分发挥持不满意态度的群众在部门考核中的主评价作用;其二,改革考评内容,变更群众评议考核项目的设置,不再考核群众反馈满意的部分,将群众反馈不满意或者发生投诉的事项列为考核重点,限时解决,考核不满意情况的转化率;其三,优化指标体系,改进赋分权重,提升不满意件和投诉件转化率在考核中的占比,促进考核更加注重实效;其四,排除不合理事项,不满意或投诉事项中包括依法合规事项的,要进行合理排除,并及时反馈办事对象。
三、强化行政监督,普及阳光政务不留死角
其一,阳光政务全覆盖,严格执行“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在行政决策、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重点领域积极推进阳光政务,尽快形成全覆盖的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其二,阳光政务限时达标,由政府对所属具有公共管理、服务职能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提出实行阳光政务的硬性要求,参照“负面清单管理”的要求,公布该部门所有面向社会的管理事项及其办事依据、办事流程、受理条件、材料要求、办结时效、申报方式、受理部门、咨询电话、投诉方式等必须的事项。其三,清单之外无权力,全部放开,禁止对相对人提出要求,绝不容许擅自扩大权力清单,防止权力寻租。其四,权力清单无遗漏,加强督查,防止部门行政不作为,损害公众利益。
四、凸显信息力量,“大数据”平台切实发力
其一,要加快推进全市一体化的政府大数据平台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和理念,强化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形成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以大数据管理为核心、以大数据应用为主导、以大安全体系为保障的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其二,要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权力事项集中进驻、网上服务集中提供、政务信息集中公开、数据资源集中共享,推动行政审批事项上网运行。其三,要整合资源,让群众少跑腿。全面整合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医疗卫生、国民教育、劳动就业、养老服务等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政务服务资源,不断完善网上服务与实体大厅服务、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一体化政务服务模式,公众在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办理事务,只需要点点手机、按按键盘,让“政务淘宝”早日成真。
五、强化问责机制,一票否决倒逼从严落实
其一,加快监察机构的分设和独立运行。对各类行政行为实施全方位的监督、检查,靠前预防,精准发力;其二,善于从群众投诉件中发现和查处违规行为。及时接纳群众的不满意投诉,区分态度问题、不一次性告知、流程不合理、法规依据不足等不同情况,分别处置。由受理部门依法核对,发现流程设置不合理的,违法设置条件的,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发现态度问题、刁难群众等问题,要追究分管领导和经办人的责任,倒逼办事部门优化工作流程。其三,跟踪不满意件的转化落实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设置“一票否决”项目,年终考核直接定不合格,用制度倒逼责任人规范行政行为。同时每个条项规定均明确“上追一级”责任,要对分管领导、主要领导进行严苛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