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政议政
我市作为海西区非主体地区难以享受国家层面优惠政策,建议应尽快争取落实与主体地区的同等待遇 进一步提升温州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
陈晨海峡西岸经济区(海西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范围涵盖台湾海峡西岸,包括浙江南部的温州、丽水、衢州,广东东部的汕头、梅州、潮州、揭阳,江西东部的上饶、鹰潭、抚州、赣州。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沿海核心区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中心城市为中心所形成的经济圈构筑地域分工明确、市场体系统一、经济联系紧密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
从2004年福建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念,到2009年国务院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再到2011年3月国务院批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海西从区域设想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指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沿平台和纽带。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于完善沿海地区的经济布局,深化两岸交流合作,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建设好两岸同胞共同家园,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中央高度重视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明确了海西区域发展的政策支撑。《海西区规划》提出,“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是中央确定的重要工作方针。在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指导下,积极探索对台交流合作的体制机制,加快在对台经贸、投资、航运、旅游、邮政、文化、教育等方面交流合作先行先试,争取率先突破,取得经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其他中央专项资金,都要加大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扶持力度。在安排中央资金时,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予以倾斜,重点支持对台交通、主枢纽、口岸以及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政策的实施范围包括福建省全境以及《规划》明确的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部分地区”国家各部委纷纷响应落实海西国家战略,为海西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主体地区福建省和非主体地区的浙江、广东、江西其他地区融入海西区建设的发展存在着极大的距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四省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统领推进的工作机制,未形成合力。福建省举全省之力发展海西经济,海西建设热火朝天。在早年福建提出的区域设想以来,一直对接国家部委,不断地争取到了优惠政策。福建这几年也因受益于海西政策,经济增速不断加大。而浙江、广东、江西三省都只有部分地区列入海西区范围,未形成以全省之力融入海西的大建设中去。本省间的地区也未形成合力,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机制来保障工作的推进。在国家战略实施五年以来,这些地区几乎没有实质性大动作参与海西建设。
二、非主体地区难以享受国家层面优惠政策。国家部委原有福建省独享的海西区优惠政策和大海西战略后大部分只针对福建省的优惠政策,未扩大至其他非主体地区,忽略了大海西建设的概念。2011年之前(小海西)和2011年之后(大海西)先后有百来个国家部委、央企与福建签署了合作协议、会议纪要,或出台政策文件,支持福建海西先行先试。在人才工作发展、平台打造、土地供给、财政扶持、能源供应、金融支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科技人才等全方位构建了海西区政策保障体系,重点推进了福建省对台开放合作和省域经济发展,创建了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为代表的福建省对台经贸合作平台。 正是因为有了省部合作模式,及时出台诸多优惠政策,福建发展才不断在"先行先试"中创造新的业绩。而作为同属海西区的浙江、广东、江西部分地区却基本享受不到这些优惠政策,这些非主体地区难以发挥建设海西区的作用,与国家大海西战略决策的实施出现了脱节。如温州,虽具备直航台(温州还是台北飞大陆时间最短的城市)、韩、日等优势,却因优惠政策不足导致发展滞缓困境。海西区域内各省市政策扶持和财政支出力度不均衡,成为制约海西区建设成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最大瓶颈。
为巩固提升温州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建议我市尽快争取国家层面给予海西区的优惠政策,为进一步发展赢得先机:一、市政府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由省政府牵头,省里相关部门与温州、丽水、衢州三地政府联合成立浙江省海西区建设工作机构,统一对接中央及协调各部委及与福建省的工作,特别是已在福建省全面落地,在其他地区还没实施的针对海西区政策的省部协议,尽快在我市落地。
二、由于温州系大海西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又距离福建省会福州较近,我市也可以单独与福建省对接,争取将省部协议给予福建省的优惠政策延伸覆盖到温州市。
三、2015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台办、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等四部委复函浙江(发改地区〔2015〕328号),支持设立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该示范区成为大陆沿海福建平潭、江苏昆山之后又一国家级对台平台。鉴于该示范区业已建立,我市应争取国家及相关部委在政策上的突破。在支持力度上,应参照福建平潭综合试验区的优惠政策支持同在海西区的温州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优势项目,先行先试建设对台经贸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