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进风采
张炳钩:追逐灾难的急先锋 慈善家园的缔造者
当选银杏伙伴计划2012届伙伴、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地震应急救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浙江省救灾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青联委员、温州青年联合会第七届、八届委员、温州市志愿者协会理事、苍南政协九届委员等社会职务。
近10年来,张炳钩带着数千名壹加壹志愿者参加了500多次各类灾害的救助,共安全转移群众10万多人次、救援被困人员4000多人次……有人说他是“追逐灾难的急先锋”,有人说他是“苍南慈善家园的缔造者”。 诚然,在张炳钩的身上,有着许多头衔:中国慈善联合会救灾委员会总干事、全国青联委员、苍南县壹加壹公益联合会创始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地震应急救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但在他看来,他最希望的是能用自己的经验与力量,做好一个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服务员”。
图为张炳钩荣获第八届“中华慈善奖”
初建 人小心大 一念成仁 出生在苍南县灵溪镇大观村的张炳钩,毕业后没多久就到广西工作。后来在父母的催促下,2000年张炳钩回到温州,在浙江电台交通之声温州记者站工作,2004年被安排到老家苍南,负责苍南通联站的工作,也在苍南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兼职做宣传工作。 身为通讯员的三年间,为了向电视台、报社、电台等媒体提供最新最快的信息,张炳钩总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这让他看多了灾难现场的满目疮痍,太多生死离殇的场景。 2006年8月10日,那场我国建国以来最强的超强台风“桑美”正面袭击苍南,张炳钩再一次亲眼目睹台风的肆虐,亲眼目睹没有得到及时救助的乡亲或死或伤,这让他心里特别难过,他多么希望能够帮助乡亲们一起重建家园。 第二天,张炳钩便借用交警队的工作便利,与浙江省几大网站、论坛联系,共同发起倡议,在各自的网页上发帖《为受灾群众献爱心捐赠倡议书》,呼吁广大网友援助灾区。3天时间,网友们纷纷捐款捐物,收到了捐款18万余元。被众多网友爱心感染的张炳钩,与其他发起人员一起组织“网友爱心车”,前往县里36个乡镇受灾区,把捐款交到了150户灾民手中。 这次组织经历,让张炳钩体会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快乐,仿佛看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种价值。 苍南县地处浙江南部沿海,每年汛期易受台风暴雨灾害威胁,水旱灾害一直是苍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敌。据气象部门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袭击大陆的台风大多在苍南县登陆,特别是超强台风“桑美”正面袭击苍南县时,全县的通讯、交通受到很大影响。 如何在灾难来临时,进行及时的救援,这比灾后捐献更有意义。张炳钩想在救援方面做文章。当他把想法告诉朋友们后,大家都笑他:人小心大,这是政府做的事;台风来了,有政府;没有必要成立民间救援队。 张炳钩却不这么想,有灾有难,靠政府是没错,但是如果能组织一支民间救援队伍不是更好吗?人多力量大。 2007年5月,张炳钩在乘坐出租车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车上装有GPS全球定位系统,他琢磨着出租车司机对道路熟,车技也好,车上又有GPS,在台风来临的时候,肯定能够发挥作用。就这样,在张炳钩的发起之下,2007年7月,“出租车救援队”应运而生。 “出租车救援队”成立后的两个月里,苍南又相继迎来了台风“圣帕”和“韦帕”,在张炳钩的组织之下,出租车救援队有了非常出色的表现,同时,这也是全国第一次在抗台风时使用出租车的GPS全球定位系统。 初试的成功给予了张炳钩极大的信心,他想,也许在民间还有不少这样的爱心人士,要是能够把他们组织起来,该能为灾害救援发挥多大的作用啊,于是后来便有了全国首家在民政部门注册的救援机构--苍南县壹加壹民防救援中心。
图为张炳钩在救援现场组织工作
壮大 整合社会资源 凝聚前行力量
2009年,张炳钩联络了一些玩户外与水上运动的志愿者,这批人比一般人更熟悉救援与户外生存技能,很快便组建了“水上搜救队”,并且在当年“莫拉克”台风袭击时,连续37小时参与救援;2011年,“壹加壹空中搜救队”队长陈斌在7.23动车事故现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百家外地媒体对“壹加壹”感到惊叹。 “除了出租车搜救队,后来我们还相继组建了空中、越野车、重型装备搜救队等。”张炳钩称,考虑到受灾地区地形不同、受灾情况不同,最适合的救援方式也不同,他到处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参加救灾工作。他回忆说,当初组建重型装备搜救队时,他就到处收集路边贴着的吊车、起重机小广告,“一个一个电话联系,很多司机都把我当骗子。” 走在公益这条路上,有太多的质疑、漠视甚至不屑,然而张炳钩并没有因此踌躅不前,信念生根发芽,他的脚步越发笃定,前行越有力量。 在他的带领下,“壹加壹”不断地整合社会资源,壮大队伍,如今的“壹加壹”,拥有志愿者5000多名,下设50多家分支机构和公益组织单位。 与灾难对抗,与时间赛跑,与温情相伴,在无数次的逆行救援中,“壹加壹”也不断涌现出为之动容的好人好事。 为了保护出现险情的水坝,“壹加壹”的14名志愿者们勇士冒着暴雨大水、路段塌方的危险,通过拖拉机,橡皮艇,肩挑手扛的接力,硬是把三千个麻袋送到目的地;为了转移一名生急病的被困人员,找不到交通工具的张炳钩和两位志愿者蔡景球、张耀文找到了一个能够浮在水面的大轮胎,划了四十几分钟,顺利救下了该病人;志愿者许明术为救一个小孩,手机掉进了井里;志愿者张枝炳是个养鸡专业户,跑去灭火的时候,自己家的鸡却死了七百多只…… 这样的事例,在“壹加壹”里有很多,张炳钩本人,也经历了不少生死时刻。
图为壹加壹参与救援 辐射 集结爱心公益 勇当环保先锋 “未来我有一个梦想,希望将救援事业发展到苍南的各个村、社区,组织更多有利于灾害救援的民间高手参与到灾害救援过程中来。同时,我希望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学会应急救援的本领,因为受灾受险时,能够救助我们的第一个人其实是自己。”张炳钩感言。 为此,除了在紧急时刻参与救援,“壹加壹”还协助政府各部门,宣传和普及应急救援方面的知识,将社会服务发挥最大功效。 “我们想要把救援范围扩展到村、社区,而且现在不单单是防汛防台的救援,我们还组建了针对不同人群的公益服务中心。”张炳钩说,针对犯罪的未成年人成立了“壹次心”未成年人帮扶中心,针对艾滋病防治与宣传成立了“壹起来”红丝带公益中心等,同时,“壹加壹”还走出温州,在甘肃、天津、成都成立了公益联合会,“和各地的商会合作,志愿者都是在外面生活工作的苍南人。”至今,壹加壹公益联合会已经根据不同领域孵化出近20家公益慈善组织。 成立壹加壹以来,一次次的救援经历让张炳钩认识到,假如人们不断破坏自然环境,只会造成更多的苦难: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是加剧导致九八年长江大水的重要原因;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使海洋的表层在不断变暖,升高的洋面温度增加了空气中的湿度和热量,从而加剧飓风和台风的破坏性……“做好前期的低碳环保工作,就是做好了防灾工作。”在这个念头的指引下,张炳钩组建了苍南县壹加壹低碳行动联盟,开始走上了倡导低碳环保之路。 自2010年3月5日“苍南壹加壹低碳行动联盟”成立以来,他们开展了“绿色当铺” “广场无电音乐会”种植“碳汇林” “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今天我捐一棵树、留给子孙一片荫” “清除城市‘牛皮癣’”等一系列宣传“低碳”环保的活动。2013年,他们还承接了市场化运作河道保洁工作,扛起“五水共治”的艰巨任务,在经过一年的努力之后,治水取得良好成效,为社会组织参与五水共治树立了典范。
图为张炳钩在救灾现场组织工作
相依 政府买服务 民进抛橄榄 “一个民间救援队,如果脱离政府,那就是一个又聋又瞎的救援队。”张炳钩说。与政府充分沟通合作,在张炳钩看来有两个好处,第一,获得及时可靠的救灾信息。第二,在资金上获得支持。自成立以来,苍南县政府便十分重视“壹加壹”的发展,用于购买服务的费用也逐年在增加。 “我对做好事三个字的理解,就是大家一起,把事情做好。”在张炳钩看来,社会力量救灾要善于利用多方资源,只有依靠组织与团队的力量,很多困难才能迎刃而解。 经原苍南民进副主委丁云铭的介绍,2013年,张炳钩欣然加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其实早在2012年的“盲人节”体验日等公益活动中,张炳钩就与民进有过合作与接触,也正是基于前期的合作,让张炳钩看到了民进这张网络强大的辐射力。在随后的多次救灾工作中,张炳钩也通过民进中央和各地民进获得了很多的帮助。 在2014年海南超强台风“威马逊”的救灾工作中,一批民间救援力量当即赶赴灾区,一时间找不到可以对接的政府部门。于是通过民进中央社会服务部,张炳钩联系到了海南的民进组织,海南的民进组织得知“壹加壹”救援团队的到来非常高兴,直接安排救援队伍进入当地民进组织对口救灾的地点展开及时救灾工作,并协调与当地政府进行对接。 此后还有好几次救灾,张炳钩都是通过联系民进中央和各地民进组织,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及时有效地在灾区展开了救灾以及爱心公益等工作。 2015年台风“苏迪罗”使得马站镇蒲城的1500亩左右葡萄园严重受损,葡萄种植户亏损严重。在苍南民进领导的支持下,张炳钩与苍南网联、壹加壹公益联合发起“‘救’蒲城葡萄、爱心义卖”公益行动,中通快递、申通快递也加入此次公益行动,为这次义卖的所有葡萄免费发货。多家媒体也相继报道了该新闻,还发动社会爱心传递助力。苍南民进也发动全体会员转发信息,连续两天温州市民的朋友圈也被该信息刷屏了。壹加壹公益的近十名专职社工也连续加班不停的处理订购信息,连续两个晚上壹加壹社工都只有睡两个多小时,两天时间,订购了数量近3000箱。
图为张炳钩参与社会公益
责任 从“县级”转型为“全国”的社会救灾“服务员”
2016年6月13日,中国慈善联合会救灾委员会正式成立,通过救灾委员会主任委员丘仲辉提名,张炳钩正式担任中国慈善联合会救灾委员会总干事。 中国慈善联合会救灾委员会作为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全国性行业机构,引导、支持和整合慈善组织、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各方力量高效、理性的参与救灾,建立常态化的社会力量防灾、减灾、备灾机制。 从县级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服务员”到全国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服务员”,这对张炳钩来说是一次身份上的大转变,担子也更大、更重了。 救灾委员会在成立1年个多以来,共启动响应救灾机制 7次(包括 2次国际救灾行动),协助对接、服务救灾工作12次(包括 2 次国际救灾对接服务),共协调、对接、服务 500多家机构参与一线救援、救灾工作(包括在外 10 多家侨团及华资企业),最长时间超过 40 天。特别是协调社会力量参与2016年的厄瓜多尔地震救援和今年的斯里兰卡洪灾救援工作,得到了受灾国总统的肯定以及表达对中国社会力量的感恩。 2016年4月16日,厄瓜多尔发生7.8级地震后,中慈联救灾委及时启动响应,张炳钩第一时间联系时任浙江省侨联副主席、温州市侨联主席、民进温州市委会副主委王丽峰,在王丽峰主席的帮助下联系在厄的温州籍华人华侨,并通过其与当地其他华人华侨团体取得联系,建立了国际应急救灾行动通道,为中国慈善联合会会员机构和国内其他公益组织参与救灾提供灾情信息服务。此外,还和在厄参与救灾工作的厄瓜多尔华侨华人联合会、华侨华人总会、浙江同乡会、赤溪同乡会、中山同乡会、福建同乡会、青田同乡会、华人论坛等组织建立了实时沟通机制,就联合救灾行动初步达成一致。在厄瓜多尔的中国民间救灾组织与联合国、国际NGO组织、当地政府、当地中资企业、当地NGO组织、当地华人华侨团体等机构开展了灾情排查、医疗巡诊、防疫消杀、安全饮水、食品保障、物资采买、伤员救助等一系列针对灾区需求的救援工作。1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厄瓜多尔时,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特意就中国民间力量在该国在地震后给予的援助表达了感谢。 除了救灾,张炳钩也非常关注其他社会民生。近几年来,未成年人伤害事件频发,对此,张炳钩便联系苍南民进青工委当中几名非常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杨光晓、沈江等会员,与苍南县壹次心未成年人帮扶中联合组建壹次心未成年人心理咨询服务队,也在龙港镇司法分局内设心理咨询室,重点做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心理问题的辅导。 接触的面广了,遇到的问题也就多了,而民进会员、政协委员的身份恰为张炳钩搭建了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平台。入会以来,张炳钩积极撰写提案20余件,大部分都被有关部门接受和采纳,并获评为2014年“百名党外人士建功立业”先进典型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