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教育信息化道路上的追梦人,你认识吗?
发布时间:2020-06-28 来源: 温州民进网(中国民主促进会温州市委员会) 编辑:温州民进
潘爱锋,民进会员,瓯海区潘桥第一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处主任,一级教师,瓯海区教师发展中心兼职网管员。主要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多次在市区级开展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和经验交流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2004年6月,作为瓯海区教育局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面向社会公开考录的教师编制的网络管理员,潘爱锋幸运地考上了。他正式跨入教育行列,由原来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跨界到教育信息化工作。
当时他被分配到潘桥一小,这是一所新投入使用的学校。当年,正是“校校通”工程开局第一年,潘桥一小网络硬件设备基本齐全,也配有独立的服务器。报到的第一天,他就从学校领导手中接到了写满一张便笺纸的工作任务单,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为学校建设一个校园网站。经过两个月努力,他自主设计开发的第一版学校网站在2005年初正式上线,当时对于全区学校来说,这是第一个拥有自己独立并自主开发的学校网站。随后,在使用中,他又继续对网站做了多次的改版和优化。为此,学校网站也先后多次荣获区、市、省优秀学校网站称号。
2009年左右,几乎每个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不少还是请专业公司定制。如何走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瓶颈期”,更好地为师生服务?从那时起,潘爱锋就在思考学校网站的新出路。
只有转型与发展,学校网站和信息化工作才会有出路。经过一个月的构思,基于学校网站的“潘桥一小教师综合应用平台”在他的脑海中形成,很快关于建设该平台的方案也出来了,主要模块包括教师基本信息管理、教师请假管理、教务管理等。 潘爱锋又是几个月加班加点,终于应用平台顺利上线。从此,潘桥一小向无纸化办公迈出了坚实而又成功的一步。学校也凭借着这套系统,成功地通过了“温州市数字化示范学校”的评估验收。好经验共分享。他多次在全区做经验交流,这套系统也成为其他兄弟学校建设综合管理应用平台的范本,许多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都是参考这套系统而来。 2013年9月,为响应教育局有关教师交流的文件精神,潘爱锋申请交流到泽雅一小任教,为期两年。为何申请到这里?潘爱锋有他的考虑:当时的泽雅一小教育信息化,较区内的其他乡镇街道的学校相比,较为落后,他想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泽雅一小的教育信息化贡献力量。
的确,在他来以前,这里的排课、调课、请假、报修等事项都是通过最原始的纸质登记。为了能使日常管理更加方便,他通过一个月的调查分析,了解用户需求,最终形成符合学校特色的“泽雅一小教师综合应用平台”建设方案。 和之前一样,也是两个多月的拼搏,该平台成功上线,极大地方便了全校教师的日常工作,特别是教务这块的工作提高70%以上的工作效率。难怪管教务的老师说起他,总是一个劲地感谢。在两年的交流时间,他得到了泽雅全体教师的一致好评。 2018年,随着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发布、“互联网 ”、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形式下的今天,他意识到单凭一个人的力量要把学校教育信息化再提升到一定高度是非常的困难也不大现实,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第二个“瓶颈期”慢慢的突显出来。如何更好的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更好的走出这个“瓶颈期”,再次成为他的首要重中之重的工作。2019年3月15日基于“瓯海教育云”的区级学生成长评价系统的发布,他及时把握机遇,深入了解,积极去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再结合学校各条线的实际情况,在区级学生成长评价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并提出《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借助“瓯海教育云”构建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做为第二次“瓶颈期”的突破口,还借助些实践研究方案成功成为2019年度“温州市智慧校园”实验校。从单枪匹马到借助区域平台,从单一数据模式到大数据分析,从教育信息化1.0到教育信息化2.0,他一直在教育信息道路上,不断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