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明艺苑
余寿权:南塘晨游
小时候,随母亲从瑞安到温州城里探望表姨,坐的是塘河上最便利的箱式驳船,由大马力的轮船头(也称小火轮)拖着,稳稳前行。我生性好动,好奇心又强,时不时起身,透过船上的小推窗向外张望。顾盼水面往来的舟楫,岸上如织的行人,还有盎然成荫的大榕树,绿油油的稻田阡陌纵横。
庚子夏至前夜,受四更豪雨惊扰,不复入眠,我又想起几日没去的南塘了。天刚蒙蒙亮, 便出了门,清晨的南塘,犹如尚未腿去睡袍的美人,清丽中略带倦意。
周边的马路平坦干净,穿过“南塘杳霭”石牌坊,迎面那棵百年榕树,经一夜雨水清洗,茂盛得像座翠绿的小山,巍峨状覆盖在临水岸沿,粗壮的树枝,伸展在微波荡漾的水面,犹觉幽深。此处属南塘街中段,旧称“龙巷”,端午节龙舟上水的地方,至今仍留着河埠头,踏步石阶,延伸到水边。
南塘多桥。过去,南塘街全长仅八百米,而从北到南,要穿越砺灰桥、金丝桥、米筛桥、英华桥、巷头桥和金龙桥,六条桥梁。如今老桥尚存“米筛桥”,而花岗岩铺筑的路面,已经向南过了划龙桥。街道两边仿古的桥梁牌坊,坡屋塔台,保留了雕龙刻凤,墙粉瓦黛的传统风格,冠名“南塘风貌区”。南塘街之西的河道,从砺灰桥到米筛桥长802米,俗称“八百米南塘河”。
此刻,清晨的南塘河街,轻柔的晨曦屏蔽了夜店灯红酒绿的纷扰,就像早飞的河鸥,它躲避了整夜的声色喧扰,当太阳再起,才觉得是自己展翅飞翔的时刻来临了。它们在空中盘旋,俯瞰被不断改变模样的河流和故土,发出清脆的啼鸣声。
晨曦中,我踩着熟悉的台阶跨过桥面,进入“白鹭洲”。“南塘新雨过,暖风橘洲香”,在这块古时本为稻田、橘林的渚洲上,现在是占地面积21多公顷的城市公园,取名“白鹿洲公园”,似乎与温州古城白鹿衔花的传说有勾联。但我还是喜欢叫它“白鹭洲”,这片原先就是白鹭鸟筑巢繁衍的地方。如今,公园里种植了各类花灌木和高大乔木,长尾鸟、斑鸠、麻雀类的小飞鸟,在树丛间喳喳嬉闹,但我始终没见到白鹭鸟的身影。
趁着曦光,漫步到荷香榭旁的那一小片荷塘。这是我最喜欢逗留的地方,尤其夏天。荷塘呈月牙形,在公园的东南角,与河面相比,只是小小的一汪,达不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意境,与古时“八十里荷塘”更是相差甚远,但仍不失为清爽的可去之处,晨风中更有另一番境况。沉睡了一夜的莲花,此刻正舒展娇嫩的粉色瓣儿,享受着露水和柔光的轻抚。那细长的绿干上,顶着翠色的荷叶,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明媚生机。并且,荷花荷叶始终朝向东边的塘河和太阳升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