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明艺苑
姜林娜:三座楼 讲述缪氏三兄弟的传奇
温州民进开明理论研究会成员,瑞安市教育发展研究院高级讲师。现任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瑞安市语言艺术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瑞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文学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温州日报》《瑞安日报》《瑞安慈善》等。
这是一个平凡无奇的初冬上午,就连稀薄的太阳光夹杂丝丝冷风的天气也是一如既往的千篇一律。可是,当我们打开车门,初升的那一束阳光,直直照进了我们的心底,也罩住了“天瑞楼”“天荣楼”“天贵楼”三个楼名。
这是瑞安市四中的校园。它位于莘塍南镇,校门口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题词的“浙江省瑞安市第四中学”十个鎏金大字在秋阳照耀下熠熠生辉。校园里的这三座楼名分别取自三个人的名字:缪天瑞、缪天荣、缪天贵。堂兄弟三人,出身自莘塍南镇书香名门望族,读书启蒙于聚星小学(瑞安市四中前身)。
瑞安市四中的校址所在的地方叫南镇。莘塍南镇有座著名的“大夫第”就是缪氏三兄弟的祖宅。从宋末明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缪氏家族一直在南镇村缪宅居住,历经明、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时间长达600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至1953年,缪氏家族成员先后离开缪宅大院,他们胸怀大志,四海为家。三兄弟小时候都在缪宅出生、长大,感情深厚。后缪天瑞、缪天荣先后离开家乡,从此天各一方。
要介绍三兄弟的故事,最不应忽略的人应该是他们的祖父——缪寿枢。缪氏是莘塍的大家族,缪寿枢的父亲缪国宾(1828-1893)字观光,又字锦标,号鹿坪。清咸丰年间,随同孙锵鸣在河乡组织团练,抵抗金钱会。因战功显赫,清廷诰封授予五品奉政大夫衔,并赐予蓝翎,故此缪宅有“大夫第”之称。缪寿枢虽出生于这样的显赫家族,却是洁身自好,是一位思想开明,乐善好施的人。
大抵清末民国有志之士看透国弱吃尽苦头,都热衷于教育,缪寿枢在他的表兄弟孙诒让(字仲容,瑞安名士)的影响下,1896年在当地一些开明士绅的支持下,将古老的聚星书院改办成聚星小学(七年制)。他们认识到,要想振兴中华,必须造就人才。所以学校除了学习经书外,还要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他担任首任校长,亲自管理校产,长达八年。他自己的子女和孙子孙女大部分都在聚星小学读过书。后来还自费送两个儿子去日本留学,并支持儿子送侄子外甥女去日本留学。正因为祖父缪寿枢的重视教育,在缪天瑞这一辈,共有八个男儿七个女儿,他们秉持兄弟之间相互帮助、同舟共济的良好家风,在各行各业里个个都是国家栋梁。
缪氏世居莘塍南镇,“大夫第”正屋檐柱上孙衣言(孙诒让父亲)所书楹联:“大翼垂天九万里,高松拔地三千年”引领着这个家族精英辈出,他们在教育、医学、音乐、文学、科技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贡献。
公才公望缪天瑞
同辈中排行老大的大哥缪天瑞(1908-2009),别名穆静,是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辞书编纂家、律学家、翻译家。他不仅是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律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人。
翻开研究他的书籍,就会发现他更多沉甸甸的荣誉和勋章: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天津音乐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文化部首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特别奖;2001年获中国音乐家协会首届金钟奖,授终身荣誉勋章。
医者仁心缪天荣
三弟缪天荣(1914-2005),是我国著名眼科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成功研制了“对数视力表”与“五分记录法”,是中国眼视光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1976年,缪天荣在温州医学院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眼视光学研究室。1978年,缪天荣出席科学大会,他研制的“对数视力表”与“五分记录法”,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这是对他科技成果的最高奖赏。1980年以来,“对数视力表”在全国各省市试用,对中小学生的视力进行测试统计,促进了我国的“防近”工作。1984年,卫生部颁布“标准对数视力表”,1990年正式定为国家标准,在全国实施。
献身教育缪天贵
六弟缪天贵(1917-1983),因为历史原因,在群星璀璨的兄弟中,缪天贵学历最低,但他是与家乡与聚星学校与瑞安市四中最密不可分的一位。他初中毕业即参加工作,虚心肯学,曾任聚星小学教师、教导主任、校长(1956年改名为莘塍区小,仍担任校长),莘塍区中学(瑞安市四中原名)副校长(当时没有正校长,他负责全面工作)。他终生未娶,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在瑞安教育界颇有声望。
三兄弟,生前天各一方,走过了山高水长,风霜雨雪,现在以这样的方式团聚在一起,团聚在家乡校园翠绿欲滴的树木和娇羞欲语的花丛中,也是一种慰藉吧。
摘自:《温州日报》2021.11.24第6版(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