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叶良中:野百合也有春天
发布时间:2022-03-02 来源: 温州民进网(中国民主促进会温州市委员会) 编辑:温州民进
山谷里的野百合
叶良中喜欢罗大佑的歌《野百合也有春天》,因为,他也曾是寂寞山谷角落里的一朵野百合。
小时候,家中经济不宽裕,叶良中只上了5年小学就退学了。12岁的叶良中被安排到大南门土地堂巷巷底的公共自来水点负责“放水”,每月收入约20元。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只是,每当附近城南小学的同龄人背着书包经过,他会悄悄转过头看往他处。 人们上班前、下班后的两个时段是“放水”的早晚高峰,除此之外,叶良中总是找书看,《雷锋故事》《山东革命斗争故事集》《破晓记》……碰上什么读什么,因为识字不多,读起来很费劲。 他尤其喜欢短篇小说《半夜鸡叫》,因为作者高玉宝也没正经上过学,却创作出了大量诗歌、报告文学和散文,高玉宝曾说:“文学是一块净土,又是一座高山,也许我不会攀上峰巅,但我会全力以赴尽力拼搏。”是为叶良中的座右铭。
《放水》 谢慈恩/画
16岁,叶良中顶替父亲进入温州市委党校当电工。为了夺回失去的光阴,他开始拼命地学习文化知识。因为爱写诗,作品却常被同事们取笑为“菜头丝”“地瓜丝”,有人听说他在厕所里也写诗,又调侃为“茅坑诗”。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党校筹办《温州论坛》刊物,需要一个收发稿件的勤杂人员,叶良中毛遂自荐,但被一个领导否定,说:这人小学都未毕业,连信封都写不起来,怎么可以干这事。 那天深夜坐在广播室里,叶良中泪流满面,他看着自己的照片对自己说:“你家里穷,读不起书没文化,被人瞧不起,你想有出息,就得有文化,要为自己争气。”那段时间,叶良中白天忙工作,晚上上夜校,他很努力,一分一毫去弥补缺失的文化功底,也在缝补被伤害的自尊。 辛勤付出,终有收获。如今的叶良中在温州诗词界是知名的,常常受一些单位团体邀请参与楹联创作。2007年,为普及社区文化,他撰写《温州社区民居嵌名联》;2008年,撰写《墨池特刊.奥运冠军嵌名书联集》中的对联;2010年,主编《鹿城古今楹联选集》。在墨池公园、杨府山公园、三垟湿地公园、机场,我们也常常能看到他写的对联。叶良中常常回想恩师王敬身、蔡心谷的教诲:做学问,不随波逐流;立世,靠真才实学。他热心公益,时常受邀外出讲课,从社区到企业,从小学到大学,讲授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