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政议政
如何擦亮“千年商港” 底色,听听他怎么说?
数千年以来,温州以港而生、由港而兴,荟萃天下英才,在造就百工之城的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的城市文化特质。
挖掘城市传统历史,展现城市文化形象,是温州各级政府持之以恒的中心工作,也是温州城市品牌长期建设的核心内容。
近年来,温州从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城市规划展示馆建设等政府行为到民间组织的私人博物馆、名人故居等主题博物馆建设,都积极挖掘并在融入“千年商港”的文化元素。然而,若是以温州“千年商港、幸福温州”城市定位为标准来衡量,这些物理人文空间在内容和层次上还是略显零碎、粗浅,未能立体地阐释“千年商港”这一城市定位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地位。具体来说,这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温州“千年商港”文化展现机制有待完善。
围绕温州城市品牌的专题博物馆以展现温州人、山水文化、区域历史发展为主,没有站在整个温州城市定位的角度去提炼城市历史发展特质、反映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的总体表述。
其二,温州“千年商港”文化展现品质有待提升。
主要表现为:一是展现馆内容存在现实与历史的比例失衡;二是展现馆展示内容以传统展示方式为主,鲜有富于设计感,创意化程度较低,其中在国内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陈列创意精品更是凤毛麟角。
其三,温州“千年商港”文化展现基础有待夯实。
温州“千年商港”文化底蕴深厚,但对其挖掘的力度和深度明显不足。这其中,一是温州“千年商港”相关文献整理不够;二是温州“千年商港”实物征集和保护力度不够;三是温州“千年商港”的遗址性展示条件不足。
基于以上诸内容,温州要立体展现千年商港文脉,必须塑造高品质的人文空间,打造“千年商港”主题精品文化展示馆。具体如下:
其一,建议“大格局”规划建设“千年商港”专题博物馆。
作为阐释未来五年城市新定位的专题博物馆,应在温州博物馆事业发展事业中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为此,一是市委、市政府应出台相关文件政策,对“千年商港”专题博物馆的性质功能及在全市博物馆体系中的地位加以明确。二是市委、市政府抽调相关职能部门业务骨干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制定“千年商港”专题博物馆建设项目的立项工作,启动工程设计和陈列展览方案编制等相关工作。三是提供有效的财政支持,把专题博物馆发展经费纳入市本级财政预算。
其二,建议“高标准”规划建设“千年商港”专题博物馆。
一是要在城市核心区域选择重点地段筹建专题博物馆,通过科学配置资源来全方位展示温州城市的“千年”、“商”、“港”三个核心元素;二是要做好专题博物馆与我市其他国有博物馆、民间博物馆等在展现内容上的衔接和协调,避免千篇一律,重复建设;三是要推动专题博物馆在实体建设时采用创意化与数字化并轨发展的策略,让文物展示“活起来”。
其三,建议“高质量”规划建设“千年商港”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陈列内容的内涵式提升,为此,一是制定温州“千年商港”文物征集政策。二是推动温州各县市区“千年商港”文化遗存的串珠成链。三是为温州“千年商港”新馆建设提供人才专项政策支撑。
其四,建议“高规格”搭建“千年商港”专题宣传矩阵。
一是整合社会和各专业博物馆的“千年商港”文物展示推送信息,构建温州“千年商港”博物馆活动宣传的数字云,以期通过与各地博物馆间的信息合作,形成立体化的媒体宣传矩阵,达到大宣传的效果。二是创新推送载体。利用电影、电视、短视频、微信微博、纸媒、广播等多元载体,采取专业详尽版本、简况推送版本等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分类分期推送,直达各类受众,讲好温州故事。
来源:温州日报(内容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