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进风采
感动!这位社区医院“掌门人”打着石膏拄着拐杖坚守岗位,只为心中那份医者信仰
右脚距骨骨折,忍痛坚守岗位,两天后脚肿得下不了地才去就医;被通知强制回家休息,在家歇了三天,又打着石膏、拄着拐杖出现在医院……这是“五一”假期前后,民进会员、瑞安市莘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阮晓秋的经历。从骨折到带病返岗,她说自己是个歇不住的人,“一定要去医院看看工作情况才放心”。
4月28日下午,阮晓秋赶着去参会,一不留神脚下踩空,顿时一阵痛意袭来。由于右脚有旧伤,经常扭到,因此她对这次扭伤并不在意,忍痛参加完会议,便赶回去开展院内行政查房。 回家后,她发现右脚肿了,就像往常一样抹点药酒。第二天,看到右脚红肿消退了一些,她开始了一天连轴转的工作:上午赶到街道办事处商量核酸采样事项,下午参加街道疫情防控视频连线会议,晚上召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层干部,部署假期疫情防控工作等。 繁忙的工作,让她忘了脚伤,可工作一结束,痛意越来越强烈。“该不会骨折了吧?”她心里有点担忧,就拍了CT。CT结果显示“右脚距骨骨折”。右脚打上石膏的阮晓秋被强制休息,但她的心仍牵挂着医院,经常通过电话部署工作。5月3日,在家休息三天后,她又出现在医院。
莘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处街道中心区域,承担着约9.4万人的医疗救治、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阮晓秋统管中心行政工作,同时每周还要抽出时间坐诊。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科室人员协调、紧急工作分配、街道疫情防控部署、中心门诊正常运营、疫情信息核对沟通……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头雁”,她带领的工作专班,日夜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协调各项事务之余,她还抽空参加核酸采样、疫苗接种等,为的是加快工作进度,减轻同事负担。 3月31日22时,瑞安市发现1例集中隔离点管控对象初筛呈阳性,4月1日凌晨复检结果为阳性,而该人员在莘塍有活动轨迹。接到消息后,阮晓秋连夜召集全体工作人员进岗到位,立即开展核酸采样工作。她们整整忙了一夜,共采样3000多人。 每当执行紧急任务,阮晓秋总是做好万全的准备,妥善协调各方工作,即使忙得连轴转,她也毫无怨言。“把‘大家’守住了,‘小家’也就安全了。”这是阮晓秋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她心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职业信仰始终是她最忠贞的坚守。 “事情多,人手紧张。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中心170多名员工全员在岗,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即使在家休息,也要处理各种突发状况,临时取消休假赶回单位成了常态。”阮晓秋说,这几年,“随时准备回单位工作”已经成了医护人员的习惯。 2021年,莘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新冠肺炎疫苗接种214218针次;今年1至4月份,完成核酸采样27.3万人次。
临床医生偏重于患者的疾病诊疗,公卫人员侧重于群众健康体检、信息采集和动态随访,两者联系少,不利于治疗和疾病预防,这是基层医院普遍存在的“通病”。如何破解这一难题?2018年阮晓秋担任莘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后,就一直思索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医防融合”新模式。 她先后从软件、硬件入手,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就医环境:全面改造门诊楼,打造慢病管理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积极探索智慧医疗,全面开通诊间结算、自助结算、移动终端结算,升级疫苗管理“金苗宝”系统,提高诊治效率,缩短就医时间,赢得居民的好评…… 这些仅仅是“医防融合”工作的开始。“两者融合,不仅需要有好的软硬件设施,还需要临床诊疗和公共卫生管理体制与团队的有机结合。”阮晓秋说,这几年因疫情原因,这项工作的进度受到影响,但她仍在积极探索筹备,希望尽快形成新的模式,让更多居民受益。
来源:瑞安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