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进风采
民间慈善地标红日亭50周年庆祝活动举行 背后这位民进人在出谋划策
近日,作为温州“道德地标”的红日亭迎来了50岁生日,并启动了50周年庆祝活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小涛等市领导穿上志愿者红马甲,为过往市民、环卫工人盛粥端菜、递送伏茶。活动温暖有新意,得到网易、腾讯网等热门网站及中国文明网等多家媒体关注和报道。
▲刘小涛与孙兰香为红日亭50周年庆祝启动仪式打第一杯伏茶。
这场成功的庆祝仪式背后,是民进会员、温州晚报时尚文化部主任助理王乐乐在市文明办、鹿城区文明办、鹿城区慈善总会等部门协助下,进行精心策划和扎实执行。
王乐乐
民进会员、温州晚报时尚文化部主任助理
让宣传更具亮点
让50周年更有意义
作为扎根一线的资深记者,王乐乐对于红日亭的历史如数家珍。近半个世纪来,红日亭从夏送伏茶到冬施热粥,从端午节送粽子到冬至送汤圆,爱心群体扩展到70余人,自愿到红日亭送钱送物且不留名的市民更是络绎不绝。
今年是红日亭行善50周年的日子,作为民间慈善地标,红日亭凝聚着城市的温度和爱心,鼓舞着人们去追求人性中的真善美,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善举,应进行大力地宣传推广。如何让宣传更具亮点,如何让50周年更有意义,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到红日亭参与到社会公益中?
从今年5月份开始,王乐乐就开始构思和谋划。通过和红日亭负责人孙兰香、鹿城区文明办负责人的多次会晤和头脑风暴,策划了红日亭“公益基金”和院士礼遇好人、伏茶摊下宣讲党代会精神、公益团队提供便民服务等内容。
艰难寻找多方“交点”
宋院士团队“神助攻”
好点子是磨出来的。孙兰香是个大忙人,要烧伏茶,还有各种活动和任务。为了沟通思路,王乐乐跑到红日亭里“站等”,趁着孙兰香忙碌的间隙,见缝穿针诉说自己的想法。因为是“新”的理念和想法,一趟不够,还得多趟拜访,慢慢说通。
▲温州医科大学老年研究院院长、瓯江实验室主任宋伟宏为温州医科大学老年研究院与红日亭志愿联盟授牌。
为了让院士礼遇好人的创意落地,在市文明办的支持下,王乐乐先后多次联系温州医科大学,通过院士办、秘书,最终找到宋院士团队。经过线上线下多次沟通,双方终于找到“交点”——宋院士团队正着力打造中国健康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防治计划,大力科普宣传阿尔茨海默病如何预防,可以针对义工开展定期的认知评估和随访,为他们建立良好的认知管理理念,帮助他们畅享健康老龄。另一方面,红日亭作为温州极具影响力的民间慈善机构,将与院士团队一起为阿尔茨海默病预防及知识科普作出努力和宣传。
为让这次民间的活动更具传播力和影响力,王乐乐同时策划“公益大咖祝福红日亭”,邀请温籍的在外公益大咖发来视频。多番联系下,包括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浙江新湖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叶正猛;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南都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徐永光;浙江省人大代表、青山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张炳钩;陶慧敏爱心发展基金创始人、著名表演艺术家陶慧敏发来了视频,表达自己对红日亭祝福和对家乡民间慈善蓬勃发展的思考。
活动既要不失民间特色,让义工们开心过节,又要体现新闻性,有新闻的亮点,方案前前后后修改不下30多遍,最终递到市里主要领导的案头。
事无巨细的“事儿妈”
满场飞的“女疯子”和“女保镖”
方案有了,执行更不能掉以轻心。从7月1日开始,王乐乐牵头邀请参与志愿团队、议程人员、工作人员、院士团队等人员,进行了多轮会商。从着装、时间、排队位置、讲解词、安保落实等多个细节,事无巨细一一落实。
▲活动现场,志愿者为群众开展义务理发服务。50年过去,红日亭已成为温州慈善地标。
活动的前一天,周日当天,王乐乐带着笔记本电脑进行现场办公,一直到晚上10点,细节活动方案最终定稿。同时撰写主持词、整理新闻素材等,一直改到深夜12点多。
当天上午,作为活动的策划人和执行人,她是穿着防晒衣的“女疯子”,一会儿要把握现场,一会儿要执行现场议程环节,一会儿和主持人对细节,满场飞奔。
原定启动仪式流程是刘书记在台上拿着勺子,从伏茶桶子里打完伏茶后,放下勺子,大家一起鼓掌结束。没想到,刘书记端起杯子走下台,给环卫工人端送伏茶。王乐乐眼疾手快,马上化身“女保镖”,扯着喉咙,“注意安全啊,麻烦让一下”,进行现场秩序维护。
活动一结束,原先生龙活虎的“女疯子”,瞬间瘫坐在椅子上,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午休后,又马不停蹄地写稿子。
“每次做活动都觉得很辛苦,每次都想半路撂摊子不干;但每次又是硬着头皮,咬着牙,艰难前进;每次都是痛并快乐着,每次又都有小小的成就感。”对于王乐乐来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从记录新闻,到策划新闻;从思想火花到落地果实;从新闻人到活动人,她希望通过小小的努力,希望让更多的人关注慈善,关注公益,让“幸福温州”名片更闪亮!
图片来源:温州发布、温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