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政议政
《联谊报》提案版头条丨黄乐萍: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
情况:学前特殊教育布局不均衡。目前,温州市级特殊教育学校1所,面向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洞头区、永嘉县等地学前残障儿童招生。瑞安市、平阳县、苍南县、乐清市、龙港市、泰顺县、文成县7县(市)已建有特殊教育学校。在温州全市8所特殊教育学校中开设学前班的仅3所,提供的学位仅40多个。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0~6岁残障儿童共1300多人。
专业教师力量不足。专业的师资是发展特殊教育的基础。从温州市目前的学前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结构来看,主要以学科教师为主,医学康复、心理疏导等专业师资缺乏。因为特教学校学生残疾程度普遍较重,需持有身体或精神方面的医学残疾认定证明才能入学,需要更专业的医学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方面的教师。
送教上门工作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学校一般安排教师利用非教学时间送教上门,缺少规范性岗位职责要求及工作考评。
建议:推进学前特教均衡发展。县(市、区)已建有特殊教育学校的要开设学前班,以满足当地残障儿童的就学需求。有条件的县(市、区)建一所特殊教育幼儿园,可以叫融合教育幼儿园,也可以在普通幼儿园开设特教班,为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创造共同成长融合教育环境,推动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融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用人制度改革。实施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资格培训和准入制度。对特校教师的执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承担学科教育的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康复指导知识。加大对特殊教育的倾斜力度,优化保障幼儿园补充急需学前特殊教师用编需要,提高师生比,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进一步加强学前特教教师的培养、培训。在温州市高校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班中,把特殊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其中,将特殊教育与学科教育、康复训练等相结合,培养既能承担文化课授课任务,又懂基本康复知识的复合型学前特教教师人才。同时,加大对特校幼儿教师执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支持学前特教教师专业成长。
进一步增强特教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建议市教育局在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学前特教教师适当倾斜。另外,在普通幼儿园直接承担残疾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在绩效工资分配中给予适当倾斜,提升特教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岗位吸引力。
规范送教上门服务。建议由残联、医学、教育等各方面专家组成的残障儿童教育评估小组,对残障儿童送教上门服务进行评估,合理确定送教对象范围,规范送教上门流程。出台送教上门教师岗位职责、待遇等规定。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由第三方专业机构提供专业的康复课程,医生、康复师等专业人员为重度残障学前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