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进风采
【会员风采】他发明的这项“黑科技”,让喝酸奶不用舔盖!
德芙巧克力、蒙牛牛奶、养乐多、云南白药……当你撕开包装时,没想到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包装物均生产于乐清工厂。
“像一杯酸奶,除了杯中酸奶不生产,盖、杯、贴都是我们公司生产。”研发生产的盖材占中国酸奶行业市场份额的60%,从家庭作坊起步,到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在软包装行业成为“王者”,在孙国锦的带领下,金石包装的故事精彩纷呈。
孙国锦,温州民进企业家联谊会顾问、浙江金石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其创办的金石包装是全国包装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入选“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精“小巨人”企业。
金石包装的前身是乐清县康泰软包厂,1989年在乐清北白象成立。
“严格讲那时还不叫厂,其实是家庭作坊。”孙国锦回忆,1995年更名为浙江金石包装有限公司,企业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
1995年,金华一家牛奶厂从荷兰引进一条生产线,牛奶包装的封口膜需从国外进口。孙国锦得知这家牛奶厂有意在国内寻找封口膜代替国外进口的消息时,生产了样品送上门,想不到一试用,合格!可是还没等他的高兴劲过去,第二次送检,不合格;第三次,照样不合格。问题出在哪?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为了弄清原因,他连续在厂里住了三天,夜里困了打个盹又起来研究,在生产工艺上细细查看。为了做合格试验,他想到一个“土办法”,从家里拿来高压锅,把封口膜放到高压锅里大火水煮半小时,封口膜完好无损,说明合格。如果有损坏,证明产品有缺陷。
这招土办法,为他改进生产工艺,提升试验合格率提供有力的保障。此后,这款用高温蒸煮的封口膜成为金石包装的明星产品,独家做了7年。因密封性严密,不漏气、不漏奶,这款产品第一次为金石包装获得国家专利。
2009年,金石包装研发出一种用于奶粉罐头的封口材料,把原来传统的三层变成一层,新产品不伤手又易于撕开。孙国锦对这款新产品抱有厚望,结果销售员跑遍全国相应厂家,没有一家企业愿意使用该产品。没人要的原因是市场上没有相应的盖。了解情况后,企业下定决心自己砸钱继续研发配套的盖子。
“研究新产品最难的就是配方,研发这款新产品做了近100个配方实验,百分之一的变化都会让产品不一样。一只小小的盖子,研发了3年,仅试验材料就花费掉600多万元。”但研发成功后的回报喜人,原来卖5万元一吨的易撕膜配上自己研发的盖子,成为易撕盖后卖到50万元一吨。仅这款产品,年销售额就超亿元,其产品不仅应用在奶粉,还在海产品罐头、燕窝鱼胶罐头、宠物罐头等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金石包装也成为“易撕盖”国家标准制定的主导起草者。
有一次,孙国锦跟朋友聚会,有人撕开酸奶的盖子,盖子上黏附的酸奶会飞溅,还得用嘴去舔奶盖,朋友开玩笑地问,能不能发明不会沾上酸奶的盖子。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真的开始潜心研究起来,通过对高分子材料结构进行改进调整,使得盖膜对酸奶产生疏水效果,达到不沾奶的作用,该研发获得国家专利。
“金石包装每年开发新产品不少于4个。”他说,每年科研投入超过销售额5%,如今共拿到229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6项。
谈到企业发展的秘诀,孙国锦认为人才储备是关键。
金石包装注重人才培养,从企业创办初期就播下校企合作的种子,如今跟国内4家高校合作,已结出五彩缤纷的硕果。
“1999年,我们在陕西科技大学成立奖学金,每年在该校招聘人才,已有30多名校招人才在企业就业。副总经理何松挺就是1999年招聘来的,已在企业20多年,肩负重任。”
他说,企业重视人才建设和职称阶梯式培养,从2020年到2021年培养了6名高级工程师,同时中级工程师的队伍也在逐步扩大。金石包装与国家纳米中心合作成立“金石纳米材料合作实验室”。2022年,金石包装成立博士后工作站,已有1位博士后将要进站工作,研究高阻隔纳米材料。
目前,金石包装已在温州、嘉兴、天津建有3个基地、5个现代化工厂。产品涵盖乳品、医药、日化、食品四大板块,服务国内外众多行业级头部企业,包括伊利、蒙牛、恒天然、达能、拜耳、联合利华、玛氏等知名客户。
“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向创一流包装企业的目标不断迈进。”孙国锦经常说,金石包装坚持30多年只做软包装,因为相信把某一个细分领域做到世界数一数二,是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这也是我们温州企业家应有的一种精神。
来源:温州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