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温州金改两周年之路
2014年7月25日上午,银监会 党委书记、主席尚福林在银监会2014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披露,银监会近日已正式批准三家民营银行的筹建申请。温州正 泰集团和华峰氨纶作为主发起人的 民营银行在试点榜上有名。
对此,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金融改革最重要的任务就 是打破金融的垄断,从现实意义来讲,温州需要这类区域性的银行。民营银行因为门当户对能更好地给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而温州的中小企业也需要有专门的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
周德文表 示,温州增加20多家民营银行也不为过,现在的数量并不能满足温州中小企业的需要,但对融资难可以起到一 定的缓解作用。
至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温州金改已走过两年的路程。然而两年过去,由2011年民间借贷而引发的温州危机并没有彻底解决,因此而产生的企业凋敝、房价下跌仍在蔓延。姗姗来迟的民营银行试点,并没有体现出给温州的特殊政策,温州“金改”所取得的成效 与人们的预期尚存相当的距离。但是不可否认,在搭建基本框架、制定法律法规以及金融产品方面,温州金改都有了突破,金改在进行中,至少 这份坚持就是一份成绩。
在这里,让我们一起回顾温州金 改的标志性事件:1、2012年12月12日起,温州城 域铁路S1线增资扩股一期面向社会募集,一期认购总金额近15亿元。首开国内轨道交通民间募资先河。2013年7月30日起“幸福股份”二期启动,计划筹集资金10亿元。首开温州城市房地产建设民间股权募资先河。
2、2013年2月28日,温州之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获得央行颁发的 《支付业务许可证》,即俗称的“第三方支付牌照”,这是我市获得的首张 非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牌照”,也是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
3、2013年7月8日,温州版金融 “双十条”出台。2013年6月份,浙江省银监局提出召集浙江省级银行业 机构主要负责人赴温州开会,商讨银行业如何支持温州实体经济。该提议得到了温州市委市政府和浙江省银行业协会的响应。在2013年7月8 日的会议上,浙江省银监局和温州市政府分别就支持温州实体经济提出十项措施。
4、2013年11月6日,市府办发 出《关于鼓励和支持企业进入全国中 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意见》, 对在“新三板”挂牌成功的我市中小 企业,最高给予100万元的奖励。“新 三板”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的简称。此前,国家已决定对“新三 板”扩容,只缺具体实施细则的出 台。为拓宽我市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规范 小企业股权结构与财务制度我市相关部门早在2013年初就开始对有挂牌“新三板”要求的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并建立备选挂牌企业库。
5、2014年2月19日,我市名城集团申请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36亿元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顺利通过审批并获得注册文件。这是全国首单以地级市身份申报并顺利获批的保障房私募债。
6、2014年3月1日,《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以及配套细则《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正式实施。该条例首次规定,温州辖区内的大额民间借贷将强制备案(单笔借款金额三百万元以上的、借款余额一千万元以上的或向三十人以上特定对象借款)。其他不在要求强制备案范围的,借款人和出借人可以自愿报送备案。
7、2014年3月11日,银监会选择部分民营资本参与民营银行试点,首批确定五家,正泰、华峰和均瑶三家带温州血统的民企名列试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