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从应急走向从容 关于完善我市防台风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议
我市地处东南沿海,是我 国遭受台风灾害影响最严重的 地区之一,几乎每年均会受到 台风影响,据有关资料表明,我 市年均受台风影响约3. 5次,台 风已经成为影响温州最严重的 自然灾害,是今后温州长期面 临的最为突出的公共安全问 题。’虽然,全市人民在一年又一 年的台风中积累了丰富的防台 风经验,我市各级政府部门也 在台风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防 台风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但 是,去年8月10日的“桑美”超 强台风,还是给我市造成了重 大人员和财产损失。让我们又 一次清醒的意识到台风的威胁 仍不容忽视,也近一步暴露了 我市在防台风应急机制建设和 应急处置工作所存在的薄弱环 节。有完善的防台风应意体系, 我们才能从容应对长期威胁我 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台风灾 害0一、我市防台风应急预案 ,体系存在的问题(‘一)、防台风应急预案尚 缺乏向公众披露的机制。从去, 年“桑美”期间,我们从有关媒 体的报道中获知我市及所属县 (市)启动了《温州市防台风应 急预案》,但迄今也不能从有关 公众媒体和政府网站查得任何 有关我市防台风应急预案的具 体内容和详情,而台风作为影 响过境地区全部人口的严重灾 害性气候,其相关群众对涉及 台风防御的政府预案却一无所 知,而且正常途径无从得知,这 显然不能容忍的。
(二)村(社区)是台风灾害 最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但台 风威胁最直接的村(社区)却少 有编制防台风应急预案的,致 使有关政府部门的防台风措施 难以及时落实到最基层,成为 历次台风防御中最忙中出乱,也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最 大的一个环节。
(三)从已有的部分防台风 预案来看,其预案不完善,对群 众转移避险和安置方面考虑得 不周到、不细致,缺乏可操作性, 或者虽有预案,但对可能造成的 问题和应急处理措施不落实,应 急预案形同虚设。
二、完善我市防台风应急预 案体系的建议防灾减灾能力是衡量政府 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执政能 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沿 海地区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 的高速发展,台风灾害造成人员 死亡多、经济损失大的问题将日 益突出。完善我市防台风应急预 案体系,有助于提升我市台风防 御能力,使我们能够从容应对台 风灾害对我们的影响。
(一)建立按年度编制防台 风应急预案的制度。我市应在 2007年,月台风多发季节来临 前,完成温州市及县(市)各级防 台风应急祯案的制定工作,并形 成按年度更新修订各级防台风 应急预案的制度,在当年台风季 节来临前完成当年度防台风应 急预案的制定(二) 完成行政村、城镇社区 及乡镇等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的 制定。台风涉及受灾害影响地区 城市和农村每个家庭及个人,而 我市行政村、城镇社区防台风编 制防台风应急预案几乎还是空 白,因而难以形成多层次、广覆 盖、相互衔接,具有较强针対性 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体系,只 有编制并完善广泛覆盖每个城 市、农村家庭的防台'风应急预 案,我们才能在台风灾害中将人 民生命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我 们认为,应把行政村、城镇社区 防台风应急预案的制定作为今 后防台风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
(三)建立防台风应急预案公示发布制度。第一,通过公示 发布,广泛征询广大干部群众对 防台风应急预案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第 二,有关行政村、社区居委会防 台风应急预案涉及家家户户,对 于涉及可能转移避险的群众家 庭,通过公示发布,有关防风措 施经过充分协商讨论,群众事先 知晓,人民群众对转移避险更容 易接受,可以减少在转移避险工 作中干部“生拉硬拽,,和群众并 不领情的“叫骂”使应急预案更 容易落实。第三,通过公示发布, 有关部门及人民群众可以监督 评估防台风应急处置工作,客观 公正地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 面的调査和评祜,"总结经验教 训,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应急 处置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
•(四)建立应急预案演练制 度。市、县有关部门(单位)应结 合工作实际,每年对应急预案进 行一次演练……通过演练,发现应 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 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 台风防御的应急处置能力。
(五)筹建专门台风紧急救 援队或志愿者队伍。据记载, 1956年12号台风造成浙江死 亡人数近5000 A ; 1994年「17 号台风浙江死亡1200多人; 1997年11号台风死亡236人; 去年8号超强台风“桑美”造成 浙江死亡.193人。因此,防御台 风要把保障群众生命安全作为 应急处置工作的首要任务,台风 登陆后,往往容易造成人员被废 墟掩埋,或被洪水围困等危及群 众生命的危机,而我国尚未建立 针对台风的专门抢险救援队伍, 一般的抢险救援都是依靠公安、 武警、消防、解放军及当地干部 群众,其救援设施、设备及专业 技能均受某种程度的限制,而强 台风又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仅仅 依靠这些“业余”救援队伍明显难以应对,如“桑美”台风中的苍 南消防官兵和马站卫生院全体 医务人员,虽然他们英雄的演绎 了一场又一场感天动地的生死 太营救,感动了浙江、感动了温 州,但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台风预 测的登陆区域先期派遣专业救 援队伍及医疗队,人民群众的生 命、财产损失或许可以减少到更 低。温州作为一个受台风灾害最 严重的地区,在全国率先组建专 业台风紧急救援队伍或志愿队, 应该是一个不错的设想和探索。
(六)研究沿海民宅抗风建 筑标准。据浙江省有关统计, 1994年的17号台风造成10万 间房屋倒塌,1997年的11号台 风造成8. 5万间房屋倒塌,2004 年第14号台风造成6. 4万间房 屋倒塌。台凤中房屋倒塌是造成 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 的是,近年来我省在台风中倒塌 的房屋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后 建设的新房,说明沿海地区民宅 的抗风能力差,而我国尚未针对 沿海民宅有强制性或指导行的 建筑标准,我们很难保证在这一 次台风后重建的房屋不会在下 一次台风中被再次摧毁,很有必 要研究沿海民宅抗风建筑标准, 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沿海 民居建房标准,作为新农村建设 和受灾地区灾后重建的依据。从 而初步实现由被动的承受台风 灾害,到主动的、有针对性防御 的转折。
各位委员,防台风工作事关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温州发 展和稳定的大局,责任重于泰 山。台风是不能根除的,但是可 以主动防御的°我们要以对党、 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 实做好防台风工作,完善我市防 台风应急预案体系,使我市防台 风工作尽快从应急走向从容,为 我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第三次 跨越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