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身建设
党派成员必读 | 一文了解多党合作70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
70年来,多党合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同频共振,理论持续创新、制度不断完善、实践成果丰硕,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
1948年4月,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得到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标志着他们自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多党合作的基本理论,制定和贯彻了民主党派工作的方针政策,形成了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确定了多党合作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方针。明确民主党派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一部分“劳动者政党”。1950年4月,周恩来在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各个民主党派……不能用英、美政党的标准来衡量他们。他们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八大指出,民主党派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一部分“劳动者政党”。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随着我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正式确定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基本方针。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形式。形成了最高国务会议、双周座谈会、协商座谈会,以及谈心活动、书面建议等有效形式。制定了民主党派工作的总方针。1950年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共对民主党派工作的总方针,即:热情地帮助民主党派团结、进步和发展,提高他们为实现《共同纲领》奋斗的水平,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建设中同他们真诚合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参加新生的人民政权。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由63人组成,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了50%;在56名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7名,也占了近50%。积极投身“五大运动”,为恢复国民经济献计出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各民主党派积极行动起来,加入到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五大运动”中;同时,充分发挥自身在财政、经济、金融等方面的专长,参与制定一系列经济政策,团结所联系的阶级阶层人士为经济建设努力工作,积极协助中共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发挥了积极作用。
来源:统战新语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