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峰在省政协农业和农村界联组讨论中发言
发布时间:2020-01-15 来源: 温州民进网(中国民主促进会温州市委员会) 编辑:温州民进
1月14日下午,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到省政协农业和农村界联组参加讨论,同委员深入交流,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
会上,省政协常委、温州市政协副主席、民进温州市委会主委王丽峰围绕高标准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高度重视病险水库加固防护等提出有针对性的真知灼见。具体内容如下
我省是2003年启动“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的,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建设,去年又把解决410万农村居民饮用水问题列入为民办实事的10件实事之一,超额完成了410万农村居民城乡同质饮水任务,得到了基层群众的赞扬。但目前还有250多万农村人口饮用水没有达标。要实现城乡居民同质饮水,任务还比较艰巨。主要问题及建议如下:
目前,国家及省级出台的水源保护条例及规章,主要只针对城镇饮用水,对农村这一块只作概括性、原则性规定,缺乏可操作的具体规定。特别是日供水<200吨的水源保护工作,主要由村承担,缺乏刚性约束力。所以建议:要启动修订《浙江省饮用水保护条例》,力求与城乡同质饮水的目标相匹配。可推广文成县EPC建设模式,就是以县为单位,开展农饮水达标提标,既统一了建设标准,又提高了建设质量。
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违法生产、超标排放等工业污染,农家乐等餐饮废水污染,还一定程度上存在。去年省政协暗访了省内515处水源地,保障不到位的占15%。因此建议:要强化源头保护,全面排摸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管理现状,建立水源地名录和档案,实现“一本账”管理;同时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各类污染源进行全面清理,严格控制水源地上游及周边建设工业项目审批,限制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兴办农家乐和民宿。
首先是标准缺陷。目前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除千吨万人以上,其它还没有统一检测标准。尤其是日供水<200吨水源的监管,更几乎空白。其次是检测设备及能力缺陷。农村大部分水源地供水工程不具备水质检测能力,监测资金、设备、专业力量也严重不足。为此建议:要以县为单位,建立综合检验检测平台,强化水源环境检测能力建设。同时,统一农村饮用水水源检测指标体系,并定期公告监测结果。
主要问题:一是病险率高。全省4千多座水库,有3260座建于上世纪70年代前,占水库总数的76%,运行时间达到了50年左右。现病险率达7.4%,而发达国家水库病险率控制在3%左右。二是安全监测不到位。据调查,全省通过标准化验收的155座大中型水库中,安全监测设施也比较传统,只有104座设置了自动化监测系统,且基本没有预警系统(只有1座),与国电系统的50%相比,相差甚远。三是小型水库管理责任体系不清晰。大多数小型水库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没有落实管护人员和经费。全省4116所小型水库,仅有557座落实专门管理单位,主要聘请当地农民巡查员。去年在专项督查571座小型水库中,有108座存在严重问题。
对现有达到或超过安全期限的796座水库分步完成安全鉴定和风险排查。并将库安全鉴定纳入水利工程管理和水利综合年度考核,确保每座水库按规定期限进行安全鉴
使大中型水库和重要小型水库实现“实时监测、立体可视、卫星通讯”,数字水库一旦实现,就可实现省、市、县(市、区)三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库管理单位协同管理水库。明确责任主体,着力解决“村建村管”的低水平管理格局,解决小型水库“有人用、无人管”的问题。对水库公益性部分的管护经费,应由财政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