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系列
【聚焦市两会】入选民生实事项目!他的这个建议成功转化
2月5日上午,在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市人大代表通过差额票决的方式,票决产生2021年度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其中,启动“温馨教室”工程,新安装5000个以上公办中小学教室空调及新风系统,进一步优化学生在校学习环境入选。
2020年6月,市政协委员、民进市委会调研委主任苏立坤报送的《建议将我市公办中小学校舍空调安装纳入民生实事项目 予以积极推进》的社情民意信息专报,获姚高员市长批示。随着温州2021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正式公布,此建议正式落地。
今年温州两会,苏立坤作为执笔人,把该社情民意信息转化成《关于我市公办中小学校舍安装空调的提案》,作为民进市委会集体提案提交。苏立坤接受了温州晚报记者的采访,讲述了建议背后的故事。
今年温州两会,一份《关于我市公办中小学校舍安装空调的提案》引起记者注意,这是一份基于问卷调查和详实数据的建言,受访的公办中小学中,85.88%以上学生、94%以上家长、92.13%以上教师,希望教室里有空调。记者采访了提案撰写者苏立坤,市政协委员、民进温州市委会调研委主任、温州佳业电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苏立坤是“浙江工匠”、家用电子产品维修高级技师。20多年来,他一直跟电子产品打交道。
为何想到提出该建议,在中小学安装空调?苏立坤介绍,直接起因是去年疫情影响之后的现实诉求。
“去年疫情发生后,学校延迟开学,一开学就是5月份。持续高温天气导致苍南县灵溪四中有7名学生在教室中暑。当时,我女儿也刚好面临中考,经常向我提起如果教室没有空调,同学们将酷暑难耐。”暑假里,苏立坤和女儿苏伟炜一起查阅各地资料发现,丽水、杭州富阳区、江苏盐城市等地将公办中小学教室安装空调列入民生实事项目。
在与部门的对接中,他们发现,义务教育阶段,我市私立中小学基本都已安装,但绝大多数公办中小学仍然是没有配备,测算全市大约是2万多个教室。
利用暑假时间,苏伟炜还设计了问卷调查,分别对应学生、家长和教师3个群体,每种问卷各180份,共540份。分别在鹿城、永嘉、平阳三地各选择6所公办中小学(中学、小学各3所,每所学校3种问卷各10份)开展问卷调查。
问卷结果显示,选择“很想”装空调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分别占93.75%和85.88%;选择“很希望”给孩子教室装空调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家长分别占94.12%和95.45%;选择“很希望”给学生教室装空调的小学教师和中学老师分别占92.05%和92.13%。
另外,81.18%的小学生家长、82.95%的中学生家长选择“很愿意”承担空调使用的电费。
“从结果来看,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个群体对教室安装空调的意愿都非常强烈。”教育是民生之本,牵动着千家万户,这一数据让苏立坤觉得有必要发声。
问卷调查
有了想法后,苏立坤和女儿一起走访了教育局、学校,还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经过与供电公司、家电行业相关人员反复沟通,一起拿出了空调安装的费用账目——
购置费用,我市现有中小学生87万,约有教室22000个,按每个教室安装两台3匹空调(5000元/台,包含安装费)标准,全市需要投入资金2.2亿元。
线路改造费用,平均每个教室线路改造费用为1500元,全市约3300万元。
专用变压器扩容,共需扩容费用11625万元。
以上三项费用,扣除已安装、扩容的公办学校,全市约需投入2.58亿元用于教室空调改造……”
运营费用方面,我市学生在校期间使用空调主要集中在6月和9月,除去周末不上课和阴雨天,每年实际使用时间在40天左右,按每天10个小时使用计算,每个教室每年空调电费在1530元左右,按22000个教室计算,预计全市中小学教室每年电费支出为3366万元。
走访
记者了解到,“启动‘温馨教室’工程,新安装5000个以上公办中小学教室空调及新风系统”已纳入2021年温州十大民生实事项目。苏立坤呼吁,由市政府牵头,市人大、教育局、财政局、发改局、温州电力局等参与,一起推动全市公办中小学教室安装空调。
他同时建议,市教育局制订全市中小学教室空调使用规范,做好节能环保和卫生防疫,比如明确气温在30度以上方可开机使用、最低制冷温度不得低于26度、每使用一个小时,要开窗通风5分钟以上、出现流行性感冒等传染性疾病时,不得使用空调等规范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