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半月谈丨温州人骨子里有闯天下的基因 从开埠到开放探寻温州密码
发布时间:2021-07-30 来源: 温州民进网(中国民主促进会温州市委员会) 编辑:温州民进

温州古城是一块天地人合一的“活化石”,开埠重塑了温州城市风貌,兼具山海文化让温州人更具开放包容……7月29日下午,第46期《世界温州人乡贤讲坛》暨温州民进“开明半月谈”如期举行,嘉宾们为观众带来一场穿越历史的乡情文化盛宴。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水如棋局连街陌,山似屏帷绕画楼。”宋代杨蟠留下了温州古城的繁华景象。

永川轮船局旧址
“1876年之前温州城市的变化是在传统历史的循环中。”本期活动的主讲嘉宾——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温州历史街区保护建设指挥部副指挥、民进温州市委会原专职副主委叶育登,结合自身工作和思考,对温州斗城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详细解读。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温州历史街区保护建设指挥部副指挥、民进温州市委会原专职副主委叶育登
“细看温州地图,古城如只翘首(江心屿)驮起瓯江之水的神龟。”郭璞是晋代著名的学者、我国的堪舆学鼻祖,他为温州古城布局设计。“以九山错列象形北斗,跨山筑城,城内设五水,凿28口井对应28星宿。” 郭公山位于古城西北角,相传郭璞是登此山相地而定城的;海坛山位于古城东北端;松台山海拔39米,山多苍松,顶平如台;积谷山位于古城东南端,取名“积谷”,意在蓄存粮食,古时粮食为民之本,即财富;九山最高为华盖山位于古城城东,海拔56.8米。 九斗连城、廿八宿井、三十六坊……古城温州的选址规划是将天文融合在地理上,将地理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天地人合一的城市。 斗城遗韵今犹在。如今,不管是五马历史街区改造还是纱帽河改造,都承载着温州斗城的记忆。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朱大志为嘉宾颁发证书
如今,当市民走进江心屿,英国领事馆旧址的建筑一定不会忘记。这便是温州开埠留下的一个历史见证。开埠设关,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打破了中国城市闭关自守的状态。1877年4月,温州正式开埠后,在交通、贸易、城市,尤其是建筑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由苏慧廉创办的定理医院(白累德医院)
叶育登说,开埠首先带来的是港口交通方面的变化。开埠后,在朔门建造了温州港第一座浮式码头——朔门一号码头,1916 年建了宝华码头——安澜码头,也产生了温州近代最早的民营航运企业——永川轮船局。“自从瓯埠通商后,屡见洋轮鼓浪来。双门早已开商埠,更见东门筑码头。永宁桥外莲桥畔,又有湖轮到瑞安。”开埠50年,温州洋货进口增长20倍,而温州本地土货出口增长300倍。进口方面,洋布的价值居首位,其次为煤油、糖类。出口方面,茶叶最为重要,价值居首位,其次为纸伞、木材等。同时,也导致了温州中西合璧建筑的形成。比如,创办于1878年的墨池小学,至今已有140周年的办学历史,堪称“瓯江祖校”。以及孙诒让筹建温州规模最大的近代教育建筑群,1906年夏孙诒让以旧校士馆为校址筹建温州师范学堂。建筑是一个缩小的街区,而街区是一个放大的建筑。在如今的历史街区改造中,许多都得到了还原。温州八中门口的“温州师范学堂”已成为网红打卡点。商界奇才许云章(许漱玉)在五马街建了“坚致华丽”的建筑,如今风貌犹在。

“世界上只要有鸟能飞到的地方就有温州人。”如今,闯天下的温州人成为温州城市的一张名片。而这背后离不开温州文化的城市孕育。开埠打开了城市之门,也让许多市民被迫背井离乡。温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移民之乡,温州人骨子里也有“闯天下”的基因。北面是高耸群山、东面是浩瀚东海,八百里瓯江奔流入海、千年塘河滋养生灵。山水赋予温州人:务实勤奋,耕读传家;百工繁兴,农商并重。海洋培育了温州人的敢于闯荡、敢于冒险敢于开拓意识和精神。

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员,温州肯恩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严晓鹏
在随后举行的互动论坛环节,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员,温州肯恩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严晓鹏,温州博物馆研究员、地方建筑史研究者黄培量与浙江日报世界温州人云社区主持人章慧聪,围绕近现代海外移民历程、开埠对温州近现代建筑风格的影响、发挥世界温州人力量等话题展开探讨。“为了让温州发展得更好,我们可以从温州的开埠史和开放史中汲取智慧,又要从当今改革开放的现实条件中获取力量。”严晓鹏说,一百多年前,西方列强用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一方面中华民族受到了列强欺辱,另一方面这种被迫的开放也激发了温州人的奋发图强。对此,越来越多的温州人走出国门,谱写了世人瞩目、长达百年的出国潮和移民史。 文化是温州人移民的强大动力,但同时温州移民文化是动态发展的,受到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从对温州移民文化变迁的考察中不难发现,温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移民文化变迁的关系中蕴含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间的融合、中华文明与西方文化间的融合、乡土意识与人类文明间的融合。

温州博物馆研究员、地方建筑史研究者黄培量
黄培量介绍,开埠对于中华民族是一段屈辱史,而具有敏锐眼光的温州人却从中发现了契机,借此加强了温州与世界的沟通,主动跟上了世界近代化的潮流,并以此改写了温州的历史。一百多年来,从一个近乎平面的温州,到如今高耸云端、立体的温州,这便是一个时代的变迁。不管城市建筑如何发展,温州要时刻关注城市得以繁衍发展的人力资本,维系人与人之间的高情感、高社会关系,并通过政策激励,让海外温州人回归温州、新温州人扎根温州。“开埠以后,温州的城市文化和建筑文化受到了西方影响,但依然保留了最本土的文化符号,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黄培量说,温州近现代的建筑风格特征,也生动诠释了温州人的特征——务实和创新。

当天,民进温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杨晓燕、民进会员、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改造办公室以及温州市实验中学“温州古城文化”暑期研学组和来自温州肯恩大学、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等代表参加了活动。听听他们的讲座感言——
这一次讲座,让我对于温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了解又多了许多。温州开埠后,从以前的那个“温不出”到如今的“百有国”,历史变迁、沧海桑田,温州人骨子里“闯天下”的基因却没有变,如今变成世界温州人。作为新时代的温州少年,我们更应当努力奋发。做为温州的一份子,成就更好的温州!
———黄佳
听了本次讲座,我深切地感受到温州历史悠久,饱学之士众多,我为我是温州人而骄傲。开埠给温州带来了屈辱,却同样带来了温州的近代化和繁荣。温州文化丰厚的四大街区传递着温州人特有的智慧,作为位于历史名城四大街区中心的实验中学的学生,自然应该承接优秀文化,发扬温州智慧,创建光明未来。
——林叶桓
“龙泉吐丽水,丽水灌青天,青田润温州,温州旺天下。”温州这座兼备河港和海湾港的小城,被迫而屈辱的对外开放。在经过几代人民的不断努力,八百里瓯江孕育的温州港惊艳崛起,有着地理优势的温州港被祖国赋予厚望,做为新时代少年,我们要紧握对建设温州的接力棒,为自己的家乡出一份力,让温州乃至让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
——林叡略
听了这次的讲座后,我了解到关于我们家乡在历史书背后更为深入的发展因素,也背先人敢拼敢闯的精神、深远的国际化眼光所折服。作为一名国际学校的学生,我会将家乡的历史铭记于心,传承温州人的精神,谨记“背井离乡,不忘初心”。
——朱轩仪
来源:世界温州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