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系列
两会专题丨干劲满满、催人奋进!委员热议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民革、民建、民进与九三学社界别举行联组会议
青年是城市建设的未来,也是核心竞争力。在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中,存在青年人才流失严重、吸引青年人才政策力度仍不够、产业平台尚缺乏等问题。后疫情时期全力拼经济的大背景下,建议:一是尽快优化人才政策,给现有政策打“补丁”,提升政策竞争力;二是大力推进产业平台建设,做大做强我市“5+5”产业,提升产业引才向心力。
建议我市创建技能人才友好型城市,充分发挥技能人才作用,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一是以教育奠定技能人才基础,加快技工院校建设、加快中职学校向技工院校转型、深化产教融合;二是以企业带动技能人才发展,鼓励企业提足职工教育经费、推进工学一体化、鼓励企业设立首席工人制度;三是以政策吸引技能人才集聚,优化技能人才优惠政策、同步制定用人规划、消除不利政策障碍。
建议加大大型考古遗址保护力度,一是实施“中华文明浙江标识”温州精品行动,把我市大型考古遗址保护、利用列为文化高地建设的重点事项,加以统筹规划;二是系统、高规格推进我市考古遗址公园群建设工程,将曹湾山文化遗址等重点项目串珠成链,打造“中华文明浙江标识”温州精品。三是系统谋划“中华文明浙江标识”温州宣传活动,凸显温州行动的力度和特色,打造温州文化高地建设的新亮点。
我市校园内历史文化古迹不少,但很多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建议由市文广旅局牵头编制专项规划、建立名录摸清家底。明确校园文保归口市文广旅局统一管理,落实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加大财力保障,单列校园文保专项资金,加快推进实施校园历史文化古迹保护项目。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为避免由招商优惠条件或承诺引发的法律风险问题,建议:一是法律主体要适格,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做好引导者,具有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等实质性合同条款的招商引资合同,通过平台公司作为平等民事主体一方来签订;二是依法制定优惠政策,将优惠政策法律化,用法定优惠替代行政优惠;三是确立多元化法律服务主体,构建招商引资全过程法律服务模式。
委 员 林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