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县(市、区)两会回顾】龙湾民进:不忘初心 履职当担
2月13日至16日,龙湾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和龙湾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隆重召开。来自民进龙湾区基层委的2名人大代表、10名政协委员和3名列席人员出席会议。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紧紧聚焦龙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等热点问题,向大会提交集体提案2件、个人提案12件及人大建议2件,内容涉及数字经济、民营经济发展、基层治理、养老医疗等领域。
在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开幕会上,委员陈民涛代表基层委作题为《关于走实体高质量发展之路 助力建设龙湾“一区五城”的建议》的大会发言。
会议期间,代表、委员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强烈的责任担当和高昂的精神状态认真听取、审议并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人大、政协常委会等相关报告,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责,充分展示了民进会员风采,为加快建设“一区五城”,奋力推进“五个年”的新征程中贡献龙湾民进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会员履职风采
代表 孙永贵
建议推进民用电器总部大楼(驻小型国际商贸城)建设,打造集研发、生产、加工、展示、洽谈、交易与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商贸平台,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助力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建设。
深化企业职工子女入学保障,完善人才分类政策,确保企业职工子女上好学。
代表 苏 巧
为鼓励绿色出行,建议适当降低公共交通工具乘坐费用,在目前收费标准的基础上,逐步降低收费价格,最终实现部分线路的完全免费。
委员 陈民涛
为实现我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一区五城”建设,建议:一是围绕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部署数字化解决方案。二是优化土地开发利用,保障科技企业发展需求。三是加强针对中小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知产保护。四是应因地制宜、精准施政,让人才招得进留得住。
委员 王磊
建议通过数字赋能推动共同富裕,政府牵头建立科学完整的系统监管体系,获取精准数据,尤其要帮扶和捐助“数字化弱势群体”,实施精准数字化扶贫,提高其数字化素养。
委员 徐海萍
为关爱老年人新冠疫情后心理健康,建议:一是在养老机构设立心理服务工作室,或向社会购买心理服务定时定点入驻养老院提供心理辅导。二是开通夕阳红热线,及时为有心理困扰的老人提供帮助和解答。三是成立区级公益服务平台,提供在线自助评估或心理咨询咨询。
虚拟财产相关立法尚不完善,消费者维权难,建议:一是完善立法,建立虚拟财产保护机制;二是加强执法,保证虚拟财产纠纷依法解决;三是严格监管,切实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委员 项飞云
文化赋能乡村建设,打造“墨香龙湾”,建议:建设龙湾先贤书法精品碑林,开设龙湾历代书法陈列馆供人们长期观赏学习,编辑《龙湾历代书法集》,设立“龙湾书法艺术节”,健全文艺创作激励机制,激发文艺作者创造文艺精品的积极性和荣誉感。
针对“停车难、停车乱”这一问题,建议: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交通安全源头管理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联动格局。二是开展停车位清理复原行动,扫清停车障碍。三是建设智慧一体化停车系统,激活沉睡资源。
委员 邵云连
建议我区积极出台举措,为教师解决“停车难”问题:一是挖掘校园周边停车资源,缓解部分教职工“停车难”问题。二是实施错峰共享停车。与周边小区、公园、商场停车场错峰共享,提高停车资源利用率。三是新建校园停车场规划同步新建校园停车场。
委员 张雪慧
建议:打造城市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推进医养结合,提升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服务水平。量身定制智能养老服务“菜单” 。
委员 王鹏
针对打造“科创龙湾”这一目标,建议:一是激发引擎动力。引培高端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研究机构科研成果加速落地,建设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形成高效共性技术供给体系。二是完善中介体系。建议通过组建产学研联盟、充分发挥基金的作用、培养一批技术经理人、出台更灵活创业机制等手段,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三是深化机制改革。鼓励用人单位以双聘兼聘、特聘专家、技术咨询等灵活方式引进人才。加大本地人才培养力度,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促进“反哺归巢”。
委员 王成福
推动轻轨、机场与公交全面融合,优化区域干线道路系统,实现区域干线路网“一张网”,并根据季节变化、客流变化等状况,适时调整公交运营线路、频次、时间,努力打造市区公交1小时出行圈。
委员 李佳琦
进一步发挥网络平台对文化建设的赋能作用,建议:一是借助各大新媒体平台,扩大龙湾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在传播主体上可考虑发挥非官方主体力量,使民间传播成为展现龙湾的一抹亮色;三是打造独具龙湾特色的文化标识,提升龙湾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形象,为文旅产业赋能、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