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进风采
金江与温州民进
沙黎影 口述 林芳芳 整理
编者按:
2月24日晚9时1分,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原民进温州市委会副主委金江去世,享年92岁。他为温州民进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温州民进高级职业中学的创建中成绩卓著。在他逝世后,温州民进会林艺作挽联一幅:“金马默泣寓言大师无悔去,江水低歌文学巨匠有情归”。
金江,原名金振汉,又名金洛华。1923年生,浙江温州人。他的寓言创作成就和对中国当代寓言的重大贡献,称他为“中国当代寓言的开篇人”。金江创作的寓言《大轮船和小汽艇》、《乌鸦兄弟》、《白头翁的故事》先后被选入大、中、小学语文教材。1983年,寓言《狐狸和猴子》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改编成美术影片《过桥》。
1982年,马老来找金江,表示希望与他“同进退”,一起创立温州民进组织。起初我们俩对加入民主党派还颇有顾虑,但想到马老在温州很有影响力,马允伦等一批知识分子也都入了会,经过考虑,金江于同年7月递交了入会申请表格,他再动员我也一并入了会。
入会后,金江主要负责创办民进学校,付出了很多努力和心血。尤其是为了建新校舍,他多次去找市领导,去市计委、市规划局、市建设局等单位办手续,去银行贷款,跑了很多路。新校舍开工后,每天到工地监督工程质和施工进度,最终新校舍顺利峻工。
民进职中的前身是从办函授班开始的,先后开办过文秘、图书管理等专业。当时有一批热心的民进会员担任辅导教师。叶常青负责编写图书管理课程教材,潘立禹、程展、周兆凯几个人负责文秘课程的教材……当时条件艰苦,我和林绵两个都已经是五六十岁的退休老人了,但为了节约经费,我们自已装订教材,然后大老远搬到五马街的邮电所寄送,三轮车都舍不得坐。函授班初具规模后,吴敏夫担任校长,也请了会计,渐渐步上正轨。函授教育一度发展得很好,尤其是文秘和图书馆专业函授受到社会热烈欢迎,先后向全国招收学员八千余人。后来全国各地类似的函授班遍地开花,形势发生了变化,导致生源减少。1986左右,函授班也就不再办下去了。
民进会员很团结,会内有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会经常性地组织老会员活动。民进许多会员是温州文艺界有声望和代表性的人物:马老是我国著名散文诗人,金江是寓言作家,还有历史文学作家马允伦、九叶派诗人唐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叶润周、学者洪瑞钦、书法家蔡心谷、陈铁生等等。有十个人组成“十老会”。“十老会”隔断时间就会搞一次。经常是“十老”之一的林鸿鑫提供场地。林鸿鑫生性喜欢摆弄花花草草,是搞园林艺术的企业家,逢年过节,他会给其余几个人每人送盆花。虽然大家已经是“老”人,但行动都还算方便,所以一有组织,都积极参加,很喜欢聚到一起谈天说地。有时会谈起年轻时候的艰苦坎坷,林鸿鑫就谈过他以前在狱中的故事;有时候会谈起中医养生心得,互相关心身体健康;也会谈起哪里有好的苗子,想介绍到会里面来,征求大家的意见。除了集体的联谊活动,“十老”之间其他的交往也很多。“十老”之一的洪瑞钦,他的女儿洪丽萍在丽水从事文化工作,曾经邀请马者、金江去丽水做讲座。再往后几年,因为大家年事渐高,行动不便,活动就没办法再搞了。现在“十老”中大多数已过世,剩下的人也基本失去联络了。
金江从小热爱文学,十八九岁就开始创作寓言故事。1992年他70岁时,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和浙江省作家协会联合在温州举行了“金江寓言研讨会”。有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三十余人参加。经过与会者热烈、深入的探讨,一致肯定他对我国寓言文学事业的重大贡献,称他为“中国当代寓言的开篇人”。还一致建议设立“金江寓言文学奖”,决定每两年举行一次评奖。金江把70大寿收到的一万多块钱作为奖金,市文联、图书馆、妇联等单位都拿出部分资金,支持开展活动。
金江是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2006年他去北京参加了年会。他说自已年纪大了,这次参加完年会后,想把交接班做好,对老的一批人做个交代,让新的人去发展。金江在温州第二中学(高中部)教书的时候,张鹤鸣是他的班上的学生。张后来也走上了文艺创作的道路,还担任过瑞安市文联主席。张接下了他的担子,继续运作“金江寓言文学奖”。由于金江个人拿出来的一万多块钱已用完,奖项缺乏基金,张找到了瑞籍侨领郑乾有先生,他答应赞助“金江寓言文学奖”,提供每届评奖人民币2万元,共赞助人民币10万元。这个文学奖设立至今已经近二十年,举办了十届,评出了许多好作品。
口述时间:2013年1月24日;
口述地点:鹿城区蒲鞋市金江、沙黎影夫妇寓所。
沙黎影 温州建设小学大南学区退休教师,民进会员,金江先生的夫人。